与郭仆射书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淩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可不儆惧乎。书曰。尔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尔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邱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更行之乎。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军。破犬羊凶逆之众。众情忻喜。恨不顶而戴之。是用有兴道之会。仆射又不悟前失。竟率意而指麾。不顾班秩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苟以取悦军容为心。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亦何异清昼攫金之士哉。甚非谓也。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真卿窃闻军容之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况乎收东京有殄贼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岂独有分于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于心。固不以一毁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汨其志哉。且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长幼。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已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纵是开府特进。并是勋官。用荫即有高卑。会宴合依伦叙。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淩。尊者为贱所偪。一至于此。振古未闻。如鱼军容阶虽开府。官即监门将军。朝廷列位。自有次序。但以功绩既高。恩泽莫二。出入王命。众人不敢为比。不可令居本位。须别示有尊崇。只可于宰相师保座南。横安一位。如御史台众尊知杂事御史。别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圣皇时。开府高力士承恩传宣。亦只如此横座。亦不闻别有礼数。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辅国倚承恩泽。径居左右仆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愿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不愿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又一昨裴仆射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书。当时辄有詶对。仆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过。今者兴道之会。还尔遂非。再猲八座尚书。欲令便向下座。州县军城之礼。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不应若此。今既若此。仆射意只应以为尚书之与仆射。若州佐之与县令乎。若以尚书同于县令。则仆射见尚书令。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矣。今既三厅齐列。足明不同刺史。且尚书令与仆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阶。六曹尚书并正三品。又非隔品致敬之类。尚书之事仆射。礼数未敢有失。仆射之顾尚书。何乃欲同卑吏。又据宋书百官志。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国家始升。别作二品。高自标致。诚则尊崇。向下挤排。无乃伤甚。况再于公堂。猲咄常伯。当为令公初到。不欲纷披。僶俛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纪纲。须共存立。过尔隳坏。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电含怒。责斁彝伦之人。则仆射其将何辞以对。
与李太保帖八首 其一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辞后明日至宅奉送。承已当时出□(缺六字)不获重捧袂。至今为恨。仲春渐暄。不审太保尊体何如。真卿粗尔。不审初到如何。伫承异绩。以慰瞻仰。因中郎张溆往。谨附状不宣。谨状。二月十四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张溆昨艰难时。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处。庇之。幸甚。谨空。
其二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奏事官至。蒙问。增慰驰诚。冬闰初寒。伏惟太保尊体安适。真卿悲疢何言。蕃寇推退。为宪之功。忝沐深情。俱增喜跃。前后不逢之信。遂阙修状。何时入奏未闻。悲系无喻。谨还状不次。谨状。闰月十有四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谨空。
其三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真卿粗自奉别。渴仰何胜。昨缘马奔。遂失驰谒。想蒙情恕也。真卿十五日离家。大小俱安。汍汍病疮少愈。勿忧为佳。正远披承。益期自爱。谨勒参候不次。刑部尚书颜真卿顿首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其四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千手赞已领讫。然尚少第二隔。恐在书府。希更根寻足。疏拙抵罪。圣慈含宏。犹佐列藩。不远伊迩。省躬荷德。恩贷实深。兢慄之诚。在物何喻。仲春暄甚。不审太保尊体何如。所苦当转胜也。真卿缘驿上无马。私乘泡转几死。前进不得。今日始至蓝田。即便取路。不获执别。此情如何。珍重珍重。谨附状不次。谨状。二月十一日。陕州别驾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其五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不审所苦何如。奉计已痊复。真卿缘马病。朝回已乏。未遂驰谒。谨勒参候不次。谨状。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其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千手赞检得未。帖之。谨空。
其七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祗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其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阴寒。不审太保所苦何如。承渴已损。深慰驰仰。所检赞犹未获。望于文书内细检也。病妻服药。要少鹿肉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许。幸甚幸甚。专驰谒不次。谨状。二十九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谨空。
与御史帖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真卿谨别上书于御史阁下。窃闻尊候平和。真卿瞻仰瞻仰。前所会庙上。诸公未悟。唯御史论高百寮。振古未有。杂事可置。况朝廷自有次序。不足念乎。真卿。
与卢仓曹帖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昨奉辞。但增怅仰。承已过埭。不得重别。情深惘然。珍重。谨此不宣。真卿白。二十四日。
与蔡明远帖二首 其一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蔡明远。鄱阳人。真卿昔刺饶州。即尝趋事。及来江右。无改厥勤。靖言此心。有足嘉者。一昨缘受替归北。中止金陵。阖门百口。几至糊口。明远与夏镇不远数千里。冒涉江湖。连舸而来。不愆晷刻。竟达命于秦淮之上。又随我于邗沟之东。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终之际。良有可称。今既已事方旋。指期斯复。江路悠缅。风涛浩然。行李之间。深宜尚慎。不宣。真卿报。
其二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闻邹游与明远同来。欲至采石。计其不久。亦合及吾淮泗之间。脱若未到。见之宜传此意。遣此不宣。真卿报蔡明远。
奉使蔡州书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移蔡帖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
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十九日书。
刘中使帖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擒获之。吁足慰也。
与夫人帖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真卿顿首。奉承十四日迁厝。承问悲慕。不能自胜。惟攀慕不及。摧毁何堪。痛当柰何。痛当柰何。凝寒。惟动静支适。儿子等保侍真卿。离官已久。事须十间前至郑州。汴州已来专奉侍。一日只拟一驿。计过大事后发犹恐迟。必望知此缓急。勿迟滞。足下不来。义无独去之法。必请矜此狼狈。所望今到汴州。水下不愁河冻。书祭器等先下船去。真卿十一日且发东京。伫望早来早来。谨不次。真卿顿首夫人阁下。十一月八日。问讯颂翙蒙郎郎和奴光严。深远忆。或至十三日得发。
与绪汝书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政可守。不可不守。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徇时。为千古罪人也。虽贬居远方。终身不耻。绪汝等当须会吾之志。不可不守也。
与澄师帖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真卿承闻。大华严会已遂圜成。取来日要诣彼随喜。如何如何。幸周副老草不悉。真卿顿首和南。澄师大德侍老。十日。敬空。
广平帖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得示。问广平碑本。了来数日。故当封呈。真卿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