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雷孝友御史中丞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嘉赖荩臣,作新治道。
防微杜渐,谨操威福之权;
明法直绳,倚重纪纲之地。
肆精选任,以肃观瞻。
具官某,识照几微,志全刚毅。
黄钟独奏,密回一气之和;
砥柱中流,力障百川之势。
伊忠谋之协济,俾奸慝之不容。
望著搢绅,勋存宗社。
爰晋司于封驳,每明辨于是非。
属独坐之虚员,酌佥言而申命。
升之劝诵,侍我燕閒。
其纠逖于官邪,以维持于国论。
式迓和平之福,益培长久之基。
进有德,朝廷尊,孰不想闻于风采;
难任人,蛮夷服,庶几远畅于威灵。
尚悉乃心,以成朕志。
叶时右谏议大夫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御史三院之联,所以执宪奉法;
争臣七人之选,所以陈善责难。
惟亲任之有加,匪端良而孰畀。
具官某,清姿照物,美德润身。
自擢赞于台纲,每力扶于国论。
有怀必吐,拳拳辰告之忠;
独立不随,凛凛岁寒之操。
始终一致,中外具孚。
朕方斥远朋邪,招徕众正。
乃眷简知之素,载观风采之新。
惟朝廷之轻重在用人,惟生灵之戚休在出令。
卿其无隐,朕所乐闻。
小往大来,适阳刚之浸长;
谏行言听,庶膏泽之下流。
勉及昌期,茂摅宏蕴。
赵彦逾侍读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总揽权纲,讲求政理。
达聪明目,罪已正于四凶;
养老乞言,礼首隆于九族。
眷时耆哲,越在宗盟。
喜其遄归,资以自近。
具官某,望先百辟,德著累朝。
高翼戴之勋,未究经纶之业。
尹兹西土,仁爱孚于民夷;
保彼东方,信义行乎州里。
有嘉操守,钦企典刑。
伊衮绣之重来,想荐绅之胥徯。
威仪恂慄,欣复见于清标;
议论正平,独深明于大体。
逸之珍馆,侍我金华
以重朝廷,以崇屏翰。
噫,元祐作新之始,亟起韩维
绍兴更化之馀,延登张焘
历考皇家之盛选,孰如同姓之元臣。
益罄嘉猷,永令绪。
王居安起居郎崇政殿说书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惟祖宗成宪,谏史之官,皆日奉内朝,号为亲近,职守虽异,礼貌实同。
今得其人,迭居是选。
尔气全刚大,行迪中和。
抱爱君忧国之诚,有好善疾邪之志。
甫登言责,风采炳然。
乃惟史官,适兹虚左,顾亲贤之无间,虽易地以何嫌。
矧入侍螭头,出联豹尾,有所论奏,许以直前
而又密奉清閒,讲论经理。
古今治忽,皆得指陈,岂必谏官而后可尽言也?
勉输忠尽,以赞缉熙。
邵康太常少卿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儒者之道,历万世而无弊者,其惟礼乎。
昔我祖宗,隆儒重礼,基本深厚,教化流行。
朕承而守之,惟恐或废,思得雅望,以任其官。
尔学贯古今,识兼博约,名实之茂,诸儒所推。
盖尝羽仪近班,骎骎大用。
承流于外,非所以烦尔也。
肆兹召见,俾贰容台
朕方一正纲常,载严秩叙,凡先王制作之意,列圣修明之方,资尔讨论,以裨治道。
茂摅所蕴,朕将有观焉。
钱仲彪军器监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士之谨守廉隅,能世其美者,朕所嘉与也。
尔风度蕴藉,似其前人。
治郡有声,立朝无玷。
枢庭列属,士论谓宜。
顾以引嫌,于焉改命。
惟戎器之缮,自有司存,从容其间,姑以养望。
异时禁从之选,盖由是而阶升焉。
益懋家传,以需简拔。
俞亨宗提点坑冶制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泉货之司,兼斡数路,察举之职虽视他使者少异,而事任为重矣。
非得其人,胡可轻畀?
尔儒雅操尚,闻于搢绅,剖符南州,政平讼理。
而杜门再岁,泊然无营。
朕方振拔滞淹,惟材是用,起家之宠,可独后于汝乎?
往践厥官,兴废补弊。
遹观绩效,嗣有褒升。
楼钥翰林学士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周尊尚父,天下喜其来归;
汉召申公,君子惜其不用。
朕作新庶政,翕受群材。
允怀簪笔之英,可遂垂车之适。
起之东土,处以北门。
具官某,劳在三朝,望隆一代。
博闻强识,蔚然华国之文;
特立独行,卓尔过人之操。
恬退已成于高致,经纶尚郁于素怀。
属当更化之初,弥切贪贤之念。
载惟作命,孰重代言。
将使老癃扶杖而往观,乐闻德意;
武夫挥涕而感激,愿赴功名。
资卿体要之辞,达我精微之蕴。
崇国体,以协人心。
皇极建而邦其昌,伊敷言之有属;
播告修而民丕变,岂图任之敢忘。
尚及斯时,尽行所学。
林大中吏部尚书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博求耆德,协济宏规。
念累朝长育之馀,号为多士
考十载论思之旧,能复几人。
虽高止足之风,敢后招延之礼。
具官某,质涵粹美,学造醇深。
陈善闭邪,谠论闻于海宇;
砥节厉行,清名重于搢绅。
岂惟宠辱之不移,抑亦行藏之无愧。
遗荣滋久,养望弥崇。
朕惟二老来归,周道始盛;
四皓不仕,汉烈以卑。
爰采公言,亟颁温诏。
旌以蒲轮之宠,冠于荷橐之班。
道路有光,朝廷增重。
断断无他技,朕方钦企于猷询;
蔼蔼多吉人,卿尚咸思于劢相。
期予于治,惟乃之休。
赵善坚权户部尚书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制国用之入出,周实命于宰臣
酌财物之盈虚,唐浸分于使领。
惟元丰之定制,任民部以责成。
匪得其人,孰办兹事?
具官某,器空槃错,智烛隐微。
三入承明,久赖论思之益;
再为京兆,独推弹压之方。
虽在浩穰,居然整暇。
比晋跻于常伯,尚因任于事官。
嘉乃通材,付之大计。
朕躬行俭约,深虞邦赋之未赢;
专务拊摩,每叹民生之易匮。
矧方调发,尤迫转输。
自非深究于源流,何以力培于根本。
资卿长算,为我审思。
推节用爱人之心,达诸号令;
广轻徭薄赋之惠,施及黎元。
诞保丕基,以垂令闻。
陈希点军器监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博选贤能,详试中外。
其名实相称、物望所归者,固宜不待次而举也。
尔经明行修,安恬不竞。
详刑闽峤,仁誉流闻。
及兹召还,列之旧缀,朕慊然有不足焉。
《诗》不云乎:「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
朕方图所以处尔者,其敢忘哉!
陈希点检正曾从龙左司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既委任疑丞,作新治道,又选一时良士,以为之属,使相与从容裨赞,庶几万务无壅,百工以熙。
希点详练之材,养德弥粹。
从龙久大之器,抗志不群。
士论既孚,民庸亦著。
顾兵戎之事,宁足以屈尔乎?
往佐大臣,少摅素蕴。
益坚尔守,以副朕知。
陈舜申林至正字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乐得群材,处之册府,曾不数月,而给札于玉堂者三焉,朕固不敢一日忘天下士也。
舜申老成之彦,气志不衰。
沉厚之资,词华日进。
列于璧水,多士宜之。
养望清涂,自今以始。
懋充器业,以称选抡。
刘弥正淮东提举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部使者,朕所重也。
淮盐之利,国计是资,视他路为加重;
边警之馀,奸弊易启,视他时又加重矣,顾可以轻付乎?
清白传家,忠忱许国,介然之守,出于辈流。
朕察尔所存,期以显用,姑畀使节,以观外庸。
推尔之材,其效可日月计也。
朝方急士,朕岂汝遗。
李师尹知閤门事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卫,小国也,王孙贾治军旅,仲叔圉宾客,圣人有取焉。
朕今以一臣更任二事,由外而内,用究其材。
具官某,生于将家,早膺器使。
践扬浸久,陈力为多。
日者坚守一城,独捍强敌。
课其功伐,于今诸将不多见也。
宠以来归,复置迩列。
典我上閤,惟尔宜之。
夫军国虽异容,文武非殊致,尔能处是二任而各适其宜,则庶几矣。
往祗官守,以报隆知。
李珏绍兴府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浙河之东,越为都会。
今地望之重,视冯翊扶风矣,而公私未裕,朕甚患之。
比者就选监司,以任连帅
盖习知其利病休戚,则其政易达、其民易孚也。
尔疏通之质,干敏之材。
服在周行,蔚有休闻。
宣化夙劳于抚字,详刑式谨于平反。
爰升禹閤之华,超畀辅藩之寄。
尔其讲求实政,宣布宽恩。
缓征敛以安民情,节用度以纾郡计。
伫观最课,亟下褒书。
张震考功郎中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更化之始,寤寐求材,凡有别于朝而流落不偶者,必审其望实,进而用之。
尔谨厚饬躬,儒雅饰吏。
周旋中外,士论所推。
去国十年,不求苟进。
肆加收召,置之郎闱。
夫用人听言,治道之要。
尔既为朕陈之矣,养其所可用,尽其所当言,朕方以望尔焉。
勉哉毋怠!
黄景说再任张斗南广西运判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念二广,远于王畿,元元戚休,惟使者是视,非中朝之彦,朕所素知者,孰与任其责乎!
景说宽厚之资,临民不扰。
斗南刚介之操,修己有常。
简在班行,习闻德意。
或畴庸而因任,或选表而褒升。
虽地有东西,时有久近,光华所被,则无间然。
其勉布于宽恩,以仰符于隆委。
杨大雅承奉郎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寿考安荣,人子之所愿于其亲也。
朕载修宗祀,推老老之恩,而尔年过九龄,逮于禄养,进之京秩,服我宠光。
丘崇江淮制置大使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一、《育德堂外制》卷二
朕历考中兴之烈,有严制阃之权。
或优畀大名,任靡兼于他路;
或尽付方面,地不领于留都。
眷言宥密之贤,复寄保釐之重。
乃参前矩,诞布明纶。
具官某,一代伟人,三朝宿望。
延登近弼,亲帅元戎。
为宪万邦,材允侔于吉甫
决胜千里,智岂下于子房
独怀体国之忠,首建弭兵之利。
行藏虽异,中外具瞻。
朕正权臣蒙蔽之刑,嘉元老久长之虑,俾通班于书殿,亟申命于麟符。
瞻彼江淮号为表里
列城棋布,当如臂指之相承;
诸将云屯,欲令首尾之相应。
非专统御,曷究事功?
载加使领之新,期展规模之素。
惟敌情之未测,抑民志之易摇,方赖威名,迄臻绥靖。
赋《鸿雁》之安宅,歌《杕杜》以勤归。
噫,伯益之与徂征,陈班师振旅之义;
充国之图方略,进保胜安边之谋。
卿惟无愧于古人,朕亦有辞于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