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仪上 其九十三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登高能作赋,可以为大夫。感物造端,才知深美,可与国事,故举为列大夫。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时(案:「时」当作「诗」)以喻其民,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九十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议郎、郎中,秦官也。议郎秩比六百石,特征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第公府掾试博士者拜郎中(《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九十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议郎十二人,秩比六百石,不属署,不直事侍御史,迁补博士诸侯王郎中令(《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九十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谒者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之(《后汉书·光武纪》注,《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九十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孝明皇帝丁酉诏书曰:「谒者,尧之尊官,所以试舜于四门(《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九十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明帝诏书:「昔燕太子使荆轲劫始皇,变起两楹之间。其后谒者之引客,持匕首剑刺腋。高祖偃武行文,故易之以版(《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九十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谒者皆著缃绩大冠,白绢单衣(《北堂书钞·衣冠部》,《太平御览·服章部》)。
其一百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谒者三十人,秩四百石,掌报章奏事,及丧吊祭享(《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一百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谒者三十五人,以郎中秩满岁称给事,未满岁称灌谒者(《后汉书·雷义传》注)。
其一百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旧河堤谒者居之(《水经注·济水》)。
其一百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公车司马令,周官也。秩六百石,冠一梁,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案:《和帝纪》注引作「诸上书诣阙下者,皆集奏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李合以公车司马入为侍中(《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后汉书·光武纪》注,《和帝纪》注,《三辅黄图》二,《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北宫卫士令一人,秩六百石(《后汉书·谯元传》注)。
其一百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凡居宫中,皆施籍于掖门,案姓名当入者,本官为封棨传审印信,然后受之(《后汉书·窦武传》)。
其一百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崇贤门内德阳殿(《后汉书·顺帝纪》注)。
其一百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未央、大厩、长乐、承华等厩令(案:《文选·东京赋》注引「汉有承华厩」)皆秩六百石(《后汉书·和帝纪》注,《三辅黄图》六)。
其一百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置西北边,分养马三十万头(《后汉·百官公卿表》注,《后汉书·和帝纪》注)。
其一百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廷尉责案上御史台(《通典·职官》)。
其一百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光武时,有以疑狱见廷尉曹史张禹,所问辄对,处当详理。于是册免廷尉,以禹代之,虽越次而授,亦足以厉其臣节也(《通典·职官》,《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秦置典客,掌诸侯及归义蛮夷。汉因之。景帝更名大行令,武帝改曰大鸿胪(《初学记·职官部》)。
其一百十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鸿胪,景帝置(《北堂书钞·设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