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汉官仪上 其一百七十三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
有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
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各石事;
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
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
成帝三公尚书,主断狱事(《后汉书·光武纪》注)
其一百七十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秩五百石,次补二千石(《唐六典》一)
其一百七十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初,秦代少府遣吏四一在殿中,主发书,故号尚书
尚犹主也。
汉因秦置之。
尚书中台谒者外台御史宪台,谓之三台(《初学记·职官部》,《文选·潘正叔〈赠王元贶诗}》注,《袁绍豫州》注)
其一百七十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左丞右丞,秩各四百,迁刺史(《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七十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令左丞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仆射右丞掌廪假钱谷(《唐六典》一)
其一百七十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左右丞,久次郎补也(《北堂书钞·设官部》。案:引作「侍臣上注」。)
其一百七十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左右曹尚书事。
前世文士中书在右,因谓中书右曹又称西掖(《初学记·职官部》两引,《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八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四人,一人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案:「吏民」二字当在此下,见《通典》)天下户口土田垦作,一人主钱帛贡献委输(《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八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初从三署郎选,诣尚书台试。
每一郎缺,则试五人。
先试笺奏。
初入台,称郎中,满岁称侍郎(《初学记·职官部》)
其一百八十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初上诣台,称守尚书郎,满岁称尚书郎中,三年称侍郎(《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八十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郎,以孝廉年未五十,先试笺奏,初上称郎中,满岁为侍郎(《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一百八十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初入台为郎中,满岁称为侍郎,五岁迁太尉(《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一百八十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能通《苍颉》《史篇》(案:《通典》引作「史籍」),补兰台令史,满岁补尚书令史
满岁为尚书郎
出亦与郎同,宰百里。
郎与令史分职受书。
令史仆射尚书,执板拜;
丞、郎,执板揖(《唐六典》一,《通典·职官》,《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八十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左右丞,对揖无敬(《北堂书钞·礼仪部》)
其一百八十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丞、郎见令、仆射,执板拜,朝贺对揖。
丞、郎尚书,执板对揖,称曰明时(案:当云「执板揖」,无「对」字,见《通典》)郎。
左右丞对揖,呼曰左右君(《唐六典》一,《初学记·职官部》)
其一百八十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夜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初学记·职官部》,《白帖》七十二,《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八十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给青缣白绫被,以锦被帷帐毡褥通中枕;
太官供食,汤官供饼饵五熟果实,下天子一等;
尚书史二人,女侍史二人(案:《初学记》引作「入直台廨中,给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
从直女侍执香炉烧从入台护衣,奏事明光殿省,皆胡粉涂,画古贤人烈女。
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黄门郎与对揖,天子五时赐服(案《北堂书钞》引作「赐珥赤管大笔一双,分墨一丸。)若郎处曹二年,赐迁二千石刺史(《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九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涂壁,其边以丹漆也,故曰丹墀。
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黄门侍郎对揖跪受(《太平御览·职官部》。案:引作「一宫工作」,无下文十一字。)
楷于头上,象牙寸半著笔下(《艺文类聚·杂文部》,《太平御览·文部》)
其一百九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渝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初学记·文部》)
其一百九十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曹郎二人,掌天下岁尽集课。
尚书曹郎,有考功郎中一人(《唐六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