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仪上 其一百三十三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鸿德)苑令一人,秩六百石(《后汉书·桓帝纪》注。案:「鸿德」二字,从《桓帝纪》注以小字别之。下凡仿此。)。
其一百三十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侍中,周官也(案:《太平御览》引连下「金蝉」一段。)侍中便蕃左右,与帝升降,卒思(案:《北堂书钞》引作「切问」)近对,拾遗补阙,百寮之中,莫密于兹(《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艺文类聚·职官部》,《白帖》七十一,《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三十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侍中金蝉左貂(案:《艺文类聚》引作「有貂」,误)。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食洁(案:《晋书·舆服志》引作「饮清」),目在腋下(案:《续汉志》补注引作「口在腋下」)。貂内劲悍而外温润(案:《晋书·舆服志》引「温润」作「柔缛」)。貂蝉不见传记者,因物论义(案:「者」上当有「说」字,「论」当作「生」,依《续汉志》补注引)。予览《战国策》,乃知赵武灵王胡服也。其后秦始皇破赵,得其冠,以赐侍中。高祖来秦,亦复如之。孝桓末(案:《北堂书钞》引有「孝桓」二字),侍中皇权参乘,问「貂蝉何法」,不知其说。复问地震,云不为灾。还宫,左迁议郎(《续汉志·舆服下》补注,《晋书·舆服志》,《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器物部》,《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服章部》)。
其一百三十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貂蝉(《初学记·职官部》)。
其一百三十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付款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坐唾壶,朝廷荣之。至东京时,属少府,亦无员,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乘(案:「乘」上当有「参」字,见《通典》,)舆中官俱止禁中(案:「舆」当作「与」,见《通典》。《后汉书·献帝纪》。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三十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侍中,秩千石(《初学记·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案:《唐六典》八引作「秩比二千石」,《续汉志·百官三》补注引「汉官秩千石」)。侍中殿下称制,出则参乘,佩玺抱剑(《北堂书钞·设官部》,《文选·恩幸传论》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三十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汉成帝取明经者充侍中,使辟百官公卿,参中正为止殿,行则负玺。旧高取一人为仆射,后改为祭酒(《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一百四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史丹为侍中。元帝寝疾,丹以北密近臣得侍疾。候上闲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初学记·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四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桓帝时,侍中乃存(《艺文类聚》作「刁存」,《野客丛书》二十五作「刁协」。案:刁存是也。刁协晋人,误),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鸡舌香颇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归舍辞决,欲就便宜。家人哀泣,不知其故。赖寮友诸贤闻其愆失,求视其药。出在口香,咸嗤笑之。更为吞食,其意遂解。存鄙儒,蔽于此耳(《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艺文类聚·人部》,《太平御览·人事部》、《职官部》、《香部》)。
其一百四十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侍中,周官号曰常伯。选于诸伯,言其道德可常尊也(《文选·陈太邱碑》注)。
其一百四十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侍中,周成王常伯任侍中,殿下称制,出即陪乘,佩玺抱剑(《文选·东京赋》注,《藉田赋》注,《安陆王碑》注)。
其一百四十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汉官表》曰:「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也(《通典·职官》)。
其一百四十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汉因秦置侍中舍人(《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一百四十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珰(《后汉书·朱穆传》注,《太平御览·服章部》)。
其一百四十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后汉书·献帝纪》注)。
其一百四十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给事黄门侍郎(案:《北堂书钞》,《文选》注引无「黄门」二字。下同),位次侍中,侍从左右,关通内外,给事于中,故曰给事(案:《太平御览》引下有「中」字)黄门郎。献帝置六员(《北堂书钞·设官部》,《文选·恩幸传论》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一百四十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后汉书·献帝纪》注)。
其一百五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给事中,秦官也。汉因之,无常员,皆为加官(《初学记·职官部》)。
其一百五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汉武元鼎三年,初置散骑,俱掌问应对。世祖省之。
案:汉初有散骑侍郎,掌侍省,皆为骑郎,赀满五万为常侍郎。张释之以赀为常侍,盖此官也。(《此堂书钞·设官部》)
其一百五十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秦及前汉置散骑及中常侍各一人。散骑骑马,并乘舆车,献可替否(《北堂书钞·设官部》,《艺文类聚·职官部》,《白帖》七十三,《太平御览·职官部》,《初学记·职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