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春秋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休仁为雍
州刺史(雍于/用翻)湘东王彧为南豫州刺史皆留不遣 甲
戍以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领尚书令以 始兴公
沈庆之为侍中太尉庆之固辞徵青冀二州刺史王玄
谟为领军将军 魏葬文成皇帝于金陵庙号高宗
九月癸巳帝如湖 (第 7a 页)
州刺史(雍于/用翻)湘东王彧为南豫州刺史皆留不遣 甲
戍以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领尚书令以 始兴公
沈庆之为侍中太尉庆之固辞徵青冀二州刺史王玄
谟为领军将军 魏葬文成皇帝于金陵庙号高宗
九月癸巳帝如湖 (第 7a 页)
(凡机事皆使内/臣宣旨于宰相)为元之道上语(为于/伪翻)元之乃喜闻者皆
服上识君人之体左拾遗曲江 张九龄(曲江县汉属桂/阳郡江左置始)
(兴郡唐武德四年置番州寻/改东衡州贞观元年改韶州) 以元之有重望为上所信
任奏记劝其远謟躁进纯厚(远于愿翻/躁则到翻)其略曰任人当
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 (第 41b 页)
服上识君人之体左拾遗曲江 张九龄(曲江县汉属桂/阳郡江左置始)
(兴郡唐武德四年置番州寻/改东衡州贞观元年改韶州) 以元之有重望为上所信
任奏记劝其远謟躁进纯厚(远于愿翻/躁则到翻)其略曰任人当
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 (第 41b 页)
视三/公)张说多引两省吏(两省中书省/门下省也)及以所亲摄官登
山礼毕推恩往往加阶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 中书舍
人张九龄 谏不听又扈从士卒但加勋而无赐物(从才/用翻)
(勋勋/级也)由是中外怨之 初隋末国马皆为盗贼及戎狄 (第 39b 页)
山礼毕推恩往往加阶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 中书舍
人张九龄 谏不听又扈从士卒但加勋而无赐物(从才/用翻)
(勋勋/级也)由是中外怨之 初隋末国马皆为盗贼及戎狄 (第 39b 页)
唐纪三十(起阏逢阉茂尽重/光大荒落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中
开元二十二年春正月己巳上发西京己丑至东都 张
九龄 自韶州入见(见贤遍翻都考异曰唐纪二年六月/戊子至东 己丑 (第 1a 页)
张九龄 至自韶州)
(今从/实录)求终丧不许 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屋 (第 1a 页)
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馀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坏音/怪赈)
(津忍/翻) 方士张果自言有神仙术诳人云尧时为侍中
于今数千岁多往来恒山中(恒山时属定州恒阳县/界诳居况翻恒户登翻)则
天以来屡徵不至相州刺史韦济荐之上遣中书舍人
徐峤赍玺书迎之(相息亮翻/玺斯氏翻)庚寅至东都肩舆入宫恩
礼甚厚 张九龄 请不禁铸钱三月庚辰敕百官议之
裴耀卿等皆曰一启此门恐小人弃农逐利而滥恶更
甚(自武后以来民间/多恶钱 …… (第 1b 页)
妇耳岂敢遽引所私代其夫)
(为相韩休正直虽得林甫先/报必不至荐之为相今不取)五月戊子以裴耀卿为侍
中 张九龄 为中书令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
品(为李林甫得权太子废张本颜真卿疏曰天宝已后/阎官袁思艺日宣诏至 …… (第 3a 页)
言果报也伊考异曰旧/传伊然立诏宗正卿李诠吊祭册立 然为立碑)
(庙无几伊然病卒又立其弟为登利可汗按 张九龄 集/敕登利可汗书云今又遣从叔金吾大将军佺吊祭又)
(云建碑立庙贻范纪功然则告丧/时登利已立矣实录铨亦 …… (第 5b 页)
立以刺史为散官(散官无职/事散苏旱)
(翻/)德秀性介洁质朴士大夫皆服其高 上美张守圭
之功欲以为相 张九龄 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
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
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 (第 7a 页)
谋陷其父者至
汜水为有司所得(汜音/祀)议者多言二子父死非罪稚年
孝烈能复父雠宜加矜宥(稚直/利翻) 张九龄 亦欲活之裴耀 …… (第 7b 页)
卿李林甫以为如此坏国法(坏音/怪)上亦以为然谓 九龄
曰孝子之情义不顾死然杀人而赦之此涂不可启也
乃下敕曰国家设法期于止杀各伸为子之志谁非徇
孝之人展转相 …… (第 8a 页)
王过折为其臣涅礼所杀(涅奴结翻为考异曰/旧传过折 可突干)
(馀党泥里所杀不云朝廷如何处置泥里今据 张九龄/ 集有上赐契丹都督涅礼敕又有赐张守圭敕云涅礼) …… (第 9a 页)
更执送京师 张九龄 批曰昔穰苴诛庄贾(史记齐景公/使司马穰苴)
(为将穰苴曰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景公使庄贾往贾/素骄贵穰苴 …… (第 11a 页)
是吴王)
(知孙子能用/兵以为将)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上惜其才
敕令免官以白衣将领(将即/亮翻) 九龄 固争曰禄山失律丧 …… (第 11a 页)
而杀壮士守圭奇其貌壮其言遂释之/姚汝能作禄山事迹其盗羊事与肃宗实录同又云二)
(十一年守圭令禄山奏事 中书令张九龄 见之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也又云二十四年禄山为平卢将) …… (第 11b 页)
(讨奚契丹失利守圭奏请斩之 九龄 批曰穰苴出征必/诛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
(免死玄宗惜其勇锐但令免官白衣展效 (第 12a 页)
九龄 奏请诛/之玄宗曰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使臆断禄山难制邪)
(竟不诛之孙樵作西斋录其序曰张守圭以安禄山叛 …… (第 12a 页)
贷刑咈教稔祸阶也禄山乃张守圭部将尝犯令)
(张曲江令守圭斩之不从果使乱天下故书曰张守圭/以安禄山叛旧 张九龄 传云张守圭以裨将安禄山讨)
(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第 12a 页)
九龄 奏劾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宫嫔守圭军令必行禄山)
(不宜免死上特舍之 (第 12a 页)
九龄 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
(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蕃新传语 …… (第 12a 页)
事迹而无失)
(利请斩事新传亦然旧传仍云二十年守圭为幽州节/度使禄山盗羊事觉按裴光庭二十一年卒是年冬 九)
(龄
乃为相云与光庭语误也孙樵云曲江令守圭斩之/尤为失实实录二十一年守圭犹在陇右与吐蕃立分)
(界碑未至幽 …… (第 12a 页)
二十年为节度亦误也按禄山/若始为互市牙郎守圭安能知其终乱天下释而不杀)
(孙樵岂得以叛罪加之邪若如旧 九龄 传守圭执送京/师玄宗自赦之则守圭何罪而时人咎之也若谓盗羊)
(丧师两次当死则禄山岂祇用辞而得免两死邪 (第 12b 页)
若如/玄宗实录守圭奏请行法得报听许感其一言辄舍之)
(则守圭必不敢轻易反覆如此且 九龄 何从而得见其/面而云面有逆相邪若云守圭未尝奏请行法则 (第 12b 页)
张九)
(龄 集有赐守圭敕云禄山等轻我兵威曾不审料致令/损失宜其就诛卿既行之军法合尔又赐平卢将士敕)
(云安禄山之 …… (第 12b 页)
之心或者报未到故执送京师使上自裁之冀/上见其材力而赦之亦犹陈平执樊哙卫青囚苏建耳)
(上因是欲赦之而 九龄 执奏云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是并劾守圭不断于阃外乃更执以诿上之辞)
(也 (第 13a 页)
九龄 因此见之而云面有逆相上终欲赦之故 (第 13a 页)
九龄/ 不得已草敕云卿更审量本状随事处之守圭得此敕)
(即舍之以闻如此则与玄宗实/录相应而于人情差似相近)安 …… (第 13a 页)
既服小功舅
母不得全降宜服缌麻堂姨舅宜服袒免均说之子也
(说读/曰悦) 秋八月壬子千秋节群臣皆献宝镜 张九龄 以
为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乃述前世兴废
之源为书五卷谓之千秋金镜录上之(上时/掌翻)上赐书褒 …… (第 19a 页)
十月戊申车驾发东都先是敕以来年二月二日行
幸西京(先悉/荐翻)会宫中有怪明日上召宰相即议西还裴
耀卿 张九龄 曰今农收未毕请俟仲冬李林甫潜知上
指二相𨓆林甫独留言于上曰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 …… (第 19b 页)
厅)奂怀慎之子也丁卯至西京 朔方节度使牛
仙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
上闻而嘉之欲加 尚书张九龄 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
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
本河湟使典(事见上卷十五年相/息亮翻 …… (第 20a 页)
将即/亮翻)不足为功陛
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
李林甫言于上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 尚书九龄 书
生不达大体(仙考异曰旧林甫传曰林甫 (第 20b 页)
九龄 言告/ 客仙客翌日见上泣让官爵按时不闻)
(仙客在京/今从唐历)上悦明日复以仙客实封为言(复扶/又 (第 20b 页)
九龄 固
执如初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 (第 20b 页)
九龄 顿首谢曰陛下
不知臣愚使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不敢不尽言上曰 …… (第 20b 页)
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 九龄 曰臣岭海孤贱 (第 21a 页)
(九/龄)
( 韶州/人)不如仙客生于中华(牛仙客/泾州人)然臣出入台阁典司
诰命有年矣 (第 21a 页)
(九龄 历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
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惬苦/叶翻)林甫𨓆而言曰苟有才识 (第 21a 页)
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赐仙客爵
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
于 中书令张九龄九龄 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
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 (第 21a 页)
九龄 方以文学为 …… (第 21a 页)
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 九龄 善
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 (第 21b 页)
九龄 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
伤之(伺相吏翻/中竹仲翻)上之为临淄王也赵丽妃皇甫德仪刘
才 …… (第 21b 页)
杨洄党于惠妃)
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
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语牛/倨翻) 九龄 曰陛下践
阼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离力/智翻)日受圣训天下
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蕃音 …… (第 22a 页)
奉诏
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
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
贵儿谓 九龄 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 (第 22b 页)
九龄
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处昌吕翻上/为于伪翻)故 (第 22b 页)
九龄
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 (第 22b 页)
九龄 于上上浸疏之(考/)
(异曰明皇杂录云林甫请见屡陈仙客实封 (第 23a 页)
九龄 颇怀/诽谤于时方秋上命高力士以白羽扇赐之 (第 23a 页)
九龄 惶恐)
(作赋以献新传亦云然按实录仙客加实封在十月而 (第 23a 页)
九龄 集白羽扇赋序云开元二十四年夏盛暑奉敕使)
(大将军高力士赐宰相白羽扇 (第 23a 页)
九龄 预焉窃有所感立/献赋云云敕报曰朕近赐羽扇聊以涤暑佳彼劲翮方)
(资用利与夫弃捐箧笥义不同也然则上以盛 (第 23a 页)
夏遍赐/宰臣扇非以秋日独赐 九龄 但 (第 23a 页)
九龄 因此献赋自寄意)
(耳/)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炅古/回翻)尝对中书
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 (第 23a 页)
挺之言于 九龄 曰省中岂
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 (第 23a 页)
九龄 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
(李林甫时以/礼部尚书相)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䁥挺之素负气薄 …… (第 23b 页)
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
之为罪人请属所由(造七到翻更工衡翻蔚纡勿翻/下遐嫁翻为于伪翻属之欲翻) 九
龄 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复/扶)
(又翻下/无复同)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 (第 23b 页)
九龄 为阿党壬寅以耀 …… (第 23b 页)
卿为左丞相 九龄 为右丞相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
令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领朔方节度如
故(仙考异曰唐历曰宰相遥领 …… (第 24a 页)
五百八十五里)王元琰流岭南上即位以来
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
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 张九龄 尚直各其所长也 (第 24a 页)
九龄
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李林甫
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 …… (第 24a 页)
退公为御史抗言以白其事得死于墀)
(下宗元集此碣虽无名字然其/事则子谅也云在天宝年误矣)李林甫言子谅 张九龄
所荐也甲子 (第 27a 页)
九龄 荆州长史 杨洄又奏太子瑛鄂
王瑶光王琚云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潜搆异谋(锈息/六翻) …… (第 27a 页)
殊宠则言者众矣何以锡之上善/其敏而多其让乃止不拜寻除尚书礼部员外郎按稹)
(光庭之子当是时周子谅杖死 张九龄 远贬稹若敢为/太子直冤则声振宇宙岂得湮没无闻而诸书皆不言)
(此事盖出于/及之虚美耳)流锈于瀼州瑛瑶 …… (第 28a 页)
一祫一禘从之
(史言如此乃合于/五年再殷祭之义)
二十八年春正月癸巳上幸骊山温泉庚子还宫 二
月荆州 长史张九龄 卒上虽 (第 39b 页)
九龄 忤旨逐之(卒子恤/翻忤五) …… (第 39b 页)
(故/翻)然终爱重其人每宰相荐士辄问曰风度得如 九龄
不(不读/曰否) 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章仇兼琼潜与安
戎城中吐蕃翟都局及维州别驾董承晏结谋使局开
门 (第 40a 页)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中
开元二十二年春正月己巳上发西京己丑至东都 张
九龄 自韶州入见(见贤遍翻都考异曰唐纪二年六月/戊子至东 己丑 (第 1a 页)
张九龄 至自韶州)
(今从/实录)求终丧不许 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屋 (第 1a 页)
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馀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坏音/怪赈)
(津忍/翻) 方士张果自言有神仙术诳人云尧时为侍中
于今数千岁多往来恒山中(恒山时属定州恒阳县/界诳居况翻恒户登翻)则
天以来屡徵不至相州刺史韦济荐之上遣中书舍人
徐峤赍玺书迎之(相息亮翻/玺斯氏翻)庚寅至东都肩舆入宫恩
礼甚厚 张九龄 请不禁铸钱三月庚辰敕百官议之
裴耀卿等皆曰一启此门恐小人弃农逐利而滥恶更
甚(自武后以来民间/多恶钱 …… (第 1b 页)
妇耳岂敢遽引所私代其夫)
(为相韩休正直虽得林甫先/报必不至荐之为相今不取)五月戊子以裴耀卿为侍
中 张九龄 为中书令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
品(为李林甫得权太子废张本颜真卿疏曰天宝已后/阎官袁思艺日宣诏至 …… (第 3a 页)
言果报也伊考异曰旧/传伊然立诏宗正卿李诠吊祭册立 然为立碑)
(庙无几伊然病卒又立其弟为登利可汗按 张九龄 集/敕登利可汗书云今又遣从叔金吾大将军佺吊祭又)
(云建碑立庙贻范纪功然则告丧/时登利已立矣实录铨亦 …… (第 5b 页)
立以刺史为散官(散官无职/事散苏旱)
(翻/)德秀性介洁质朴士大夫皆服其高 上美张守圭
之功欲以为相 张九龄 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
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
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 (第 7a 页)
谋陷其父者至
汜水为有司所得(汜音/祀)议者多言二子父死非罪稚年
孝烈能复父雠宜加矜宥(稚直/利翻) 张九龄 亦欲活之裴耀 …… (第 7b 页)
卿李林甫以为如此坏国法(坏音/怪)上亦以为然谓 九龄
曰孝子之情义不顾死然杀人而赦之此涂不可启也
乃下敕曰国家设法期于止杀各伸为子之志谁非徇
孝之人展转相 …… (第 8a 页)
王过折为其臣涅礼所杀(涅奴结翻为考异曰/旧传过折 可突干)
(馀党泥里所杀不云朝廷如何处置泥里今据 张九龄/ 集有上赐契丹都督涅礼敕又有赐张守圭敕云涅礼) …… (第 9a 页)
更执送京师 张九龄 批曰昔穰苴诛庄贾(史记齐景公/使司马穰苴)
(为将穰苴曰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景公使庄贾往贾/素骄贵穰苴 …… (第 11a 页)
是吴王)
(知孙子能用/兵以为将)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上惜其才
敕令免官以白衣将领(将即/亮翻) 九龄 固争曰禄山失律丧 …… (第 11a 页)
而杀壮士守圭奇其貌壮其言遂释之/姚汝能作禄山事迹其盗羊事与肃宗实录同又云二)
(十一年守圭令禄山奏事 中书令张九龄 见之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也又云二十四年禄山为平卢将) …… (第 11b 页)
(讨奚契丹失利守圭奏请斩之 九龄 批曰穰苴出征必/诛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
(免死玄宗惜其勇锐但令免官白衣展效 (第 12a 页)
九龄 奏请诛/之玄宗曰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使臆断禄山难制邪)
(竟不诛之孙樵作西斋录其序曰张守圭以安禄山叛 …… (第 12a 页)
贷刑咈教稔祸阶也禄山乃张守圭部将尝犯令)
(张曲江令守圭斩之不从果使乱天下故书曰张守圭/以安禄山叛旧 张九龄 传云张守圭以裨将安禄山讨)
(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第 12a 页)
九龄 奏劾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宫嫔守圭军令必行禄山)
(不宜免死上特舍之 (第 12a 页)
九龄 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
(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蕃新传语 …… (第 12a 页)
事迹而无失)
(利请斩事新传亦然旧传仍云二十年守圭为幽州节/度使禄山盗羊事觉按裴光庭二十一年卒是年冬 九)
(龄
(界碑未至幽 …… (第 12a 页)
二十年为节度亦误也按禄山/若始为互市牙郎守圭安能知其终乱天下释而不杀)
(孙樵岂得以叛罪加之邪若如旧 九龄 传守圭执送京/师玄宗自赦之则守圭何罪而时人咎之也若谓盗羊)
(丧师两次当死则禄山岂祇用辞而得免两死邪 (第 12b 页)
若如/玄宗实录守圭奏请行法得报听许感其一言辄舍之)
(则守圭必不敢轻易反覆如此且 九龄 何从而得见其/面而云面有逆相邪若云守圭未尝奏请行法则 (第 12b 页)
张九)
(龄 集有赐守圭敕云禄山等轻我兵威曾不审料致令/损失宜其就诛卿既行之军法合尔又赐平卢将士敕)
(云安禄山之 …… (第 12b 页)
之心或者报未到故执送京师使上自裁之冀/上见其材力而赦之亦犹陈平执樊哙卫青囚苏建耳)
(上因是欲赦之而 九龄 执奏云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是并劾守圭不断于阃外乃更执以诿上之辞)
(也 (第 13a 页)
九龄 因此见之而云面有逆相上终欲赦之故 (第 13a 页)
九龄/ 不得已草敕云卿更审量本状随事处之守圭得此敕)
(即舍之以闻如此则与玄宗实/录相应而于人情差似相近)安 …… (第 13a 页)
既服小功舅
母不得全降宜服缌麻堂姨舅宜服袒免均说之子也
(说读/曰悦) 秋八月壬子千秋节群臣皆献宝镜 张九龄 以
为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乃述前世兴废
之源为书五卷谓之千秋金镜录上之(上时/掌翻)上赐书褒 …… (第 19a 页)
十月戊申车驾发东都先是敕以来年二月二日行
幸西京(先悉/荐翻)会宫中有怪明日上召宰相即议西还裴
耀卿 张九龄 曰今农收未毕请俟仲冬李林甫潜知上
指二相𨓆林甫独留言于上曰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 …… (第 19b 页)
厅)奂怀慎之子也丁卯至西京 朔方节度使牛
仙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
上闻而嘉之欲加 尚书张九龄 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
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
本河湟使典(事见上卷十五年相/息亮翻 …… (第 20a 页)
将即/亮翻)不足为功陛
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
李林甫言于上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 尚书九龄 书
生不达大体(仙考异曰旧林甫传曰林甫 (第 20b 页)
九龄 言告/ 客仙客翌日见上泣让官爵按时不闻)
(仙客在京/今从唐历)上悦明日复以仙客实封为言(复扶/又 (第 20b 页)
九龄 固
执如初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 (第 20b 页)
九龄 顿首谢曰陛下
不知臣愚使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不敢不尽言上曰 …… (第 20b 页)
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 九龄 曰臣岭海孤贱 (第 21a 页)
(九/龄)
( 韶州/人)不如仙客生于中华(牛仙客/泾州人)然臣出入台阁典司
诰命有年矣 (第 21a 页)
(九龄 历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
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惬苦/叶翻)林甫𨓆而言曰苟有才识 (第 21a 页)
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赐仙客爵
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
于 中书令张九龄九龄 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
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 (第 21a 页)
九龄 方以文学为 …… (第 21a 页)
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 九龄 善
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 (第 21b 页)
九龄 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
伤之(伺相吏翻/中竹仲翻)上之为临淄王也赵丽妃皇甫德仪刘
才 …… (第 21b 页)
杨洄党于惠妃)
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
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语牛/倨翻) 九龄 曰陛下践
阼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离力/智翻)日受圣训天下
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蕃音 …… (第 22a 页)
奉诏
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
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
贵儿谓 九龄 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 (第 22b 页)
九龄
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处昌吕翻上/为于伪翻)故 (第 22b 页)
九龄
九龄 于上上浸疏之(考/)
(异曰明皇杂录云林甫请见屡陈仙客实封 (第 23a 页)
九龄 颇怀/诽谤于时方秋上命高力士以白羽扇赐之 (第 23a 页)
九龄 惶恐)
(作赋以献新传亦云然按实录仙客加实封在十月而 (第 23a 页)
九龄 集白羽扇赋序云开元二十四年夏盛暑奉敕使)
(大将军高力士赐宰相白羽扇 (第 23a 页)
九龄 预焉窃有所感立/献赋云云敕报曰朕近赐羽扇聊以涤暑佳彼劲翮方)
(资用利与夫弃捐箧笥义不同也然则上以盛 (第 23a 页)
夏遍赐/宰臣扇非以秋日独赐 九龄 但 (第 23a 页)
九龄 因此献赋自寄意)
(耳/)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炅古/回翻)尝对中书
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 (第 23a 页)
挺之言于 九龄 曰省中岂
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 (第 23a 页)
九龄 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
(李林甫时以/礼部尚书相)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䁥挺之素负气薄 …… (第 23b 页)
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
之为罪人请属所由(造七到翻更工衡翻蔚纡勿翻/下遐嫁翻为于伪翻属之欲翻) 九
龄 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复/扶)
(又翻下/无复同)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 (第 23b 页)
九龄 为阿党壬寅以耀 …… (第 23b 页)
卿为左丞相 九龄 为右丞相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
令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领朔方节度如
故(仙考异曰唐历曰宰相遥领 …… (第 24a 页)
五百八十五里)王元琰流岭南上即位以来
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
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 张九龄 尚直各其所长也 (第 24a 页)
九龄
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李林甫
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 …… (第 24a 页)
退公为御史抗言以白其事得死于墀)
(下宗元集此碣虽无名字然其/事则子谅也云在天宝年误矣)李林甫言子谅 张九龄
所荐也甲子 (第 27a 页)
九龄 荆州长史 杨洄又奏太子瑛鄂
王瑶光王琚云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潜搆异谋(锈息/六翻) …… (第 27a 页)
殊宠则言者众矣何以锡之上善/其敏而多其让乃止不拜寻除尚书礼部员外郎按稹)
(光庭之子当是时周子谅杖死 张九龄 远贬稹若敢为/太子直冤则声振宇宙岂得湮没无闻而诸书皆不言)
(此事盖出于/及之虚美耳)流锈于瀼州瑛瑶 …… (第 28a 页)
一祫一禘从之
(史言如此乃合于/五年再殷祭之义)
二十八年春正月癸巳上幸骊山温泉庚子还宫 二
月荆州 长史张九龄 卒上虽 (第 39b 页)
九龄 忤旨逐之(卒子恤/翻忤五) …… (第 39b 页)
(故/翻)然终爱重其人每宰相荐士辄问曰风度得如 九龄
不(不读/曰否) 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章仇兼琼潜与安
戎城中吐蕃翟都局及维州别驾董承晏结谋使局开
门 (第 40a 页)
(参定仪典加光禄大夫坚于典故多所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卒年七十馀谥曰文)
包融(旧唐书贺知章传神龙中湖州包融以吴士文/词秀发名扬于上京融遇 张九龄 引为怀州司)
(户集贤直学士人/间往往传其文)
万齐(嘉靖湖州府志故鄣人才名振当时与乌程包/融 (第 27b 页)
包融(旧唐书贺知章传神龙中湖州包融以吴士文/词秀发名扬于上京融遇 张九龄 引为怀州司)
(户集贤直学士人/间往往传其文)
万齐(嘉靖湖州府志故鄣人才名振当时与乌程包/融 (第 27b 页)
汪宗礼(繁昌人/) 董 舜(江浦人/)
杨 纶(镇江人/) 陈 朴(松江人/)
王秉彝(太平人/) 张文献(山阳人/) 朱 信(太仓卫人/) 刘 福(上海人/)
伊 乘(上元人/) 夏 祚(太平人/)
(第 28a 页)
杨 纶(镇江人/) 陈 朴(松江人/)
王秉彝(太平人/) 张文献(山阳人/) 朱 信(太仓卫人/) 刘 福(上海人/)
伊 乘(上元人/) 夏 祚(太平人/)
(第 28a 页)
密与参决时政时号北门学士武后时累擢中书
门下同三品掌诏令
许景先义兴人少举进士神龙初诣阙献大像阁
赋擢拜左拾遗开元初与 张九龄 等同知制诰以
文翰称张说称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
宋单锷字季隐宜兴人兄锡字君赐嘉祐二年进士 …… (第 17a 页)
尝疏言律无正刑毋得刻深以意传法其初词既
具毋得株引滋蔓深被嘉纳迁郎中出知湖州所
著有莼羹堂集湖州志溧诗闾史时有濑江 文献
之目
史鹤龄字子修溧阳人康熙丁未进士官编修充
庚戍同考兼日讲官起居注以文学书翰称
旨屡荷 …… (第 38b 页)
宕有奇气孙圻康熙乙丑进士官编修
太仓州
元秦辅之嘉定人博学能文时嘉邑未有志乘辅之
始撰练川志典章 文献 烂然具列又著格物择善
录易经史断武事要览忠孝百咏等篇
明王彝字常宗自号妫蜼子嘉定人少读书天台山 (第 67a 页)
门下同三品掌诏令
许景先义兴人少举进士神龙初诣阙献大像阁
赋擢拜左拾遗开元初与 张九龄 等同知制诰以
文翰称张说称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
宋单锷字季隐宜兴人兄锡字君赐嘉祐二年进士 …… (第 17a 页)
尝疏言律无正刑毋得刻深以意传法其初词既
具毋得株引滋蔓深被嘉纳迁郎中出知湖州所
著有莼羹堂集湖州志溧诗闾史时有濑江 文献
之目
史鹤龄字子修溧阳人康熙丁未进士官编修充
庚戍同考兼日讲官起居注以文学书翰称
旨屡荷 …… (第 38b 页)
宕有奇气孙圻康熙乙丑进士官编修
太仓州
元秦辅之嘉定人博学能文时嘉邑未有志乘辅之
始撰练川志典章 文献 烂然具列又著格物择善
录易经史断武事要览忠孝百咏等篇
明王彝字常宗自号妫蜼子嘉定人少读书天台山 (第 67a 页)
母母曰忠孝不并立义先国家可也彦范遂同柬
之等引兵入宫废太后奉中宗复位
陆贽母韦氏贽父侃为溧阳令卒于官氏训贽成
大儒为 唐贤相 德宗时迎至京卒皇后赙遗因葬
洛阳
宋钱公辅母蒋氏常州宜兴人公辅父兵部员外郎
冶既殁母益进诸 (第 5b 页)
之等引兵入宫废太后奉中宗复位
陆贽母韦氏贽父侃为溧阳令卒于官氏训贽成
大儒为 唐贤相 德宗时迎至京卒皇后赙遗因葬
洛阳
宋钱公辅母蒋氏常州宜兴人公辅父兵部员外郎
冶既殁母益进诸 (第 5b 页)
崇义县旧额忠义里(小分流分二陂灌田三顷十亩零孤山寨下等陂六所灌田七顷
三十亩零 石桥青溪等陂五所灌田六顷三十六亩零 门前大分等陂四所灌田三顷四十九亩零
又城背陂等六所)雁湖里(金坑无平陂门前陂等六所灌田四顷七十亩零 横水元陂横分
陂等四所灌田五顷八十亩零 乌溪坳背陂等三所灌田四顷六十亩零 药源大黄陂竹陂等六所
灌田九顷二十一亩零 山涧水陂车头陂灌田五顷十亩 弥陀陂灌田六顷十亩零 上水陂等三
所灌田五顷五十亩零 化山陂桐樟陂等五所灌田九顷十亩零 石笋陂等三所灌田十二顷五亩
零) 永安里(社头陂)尚德里(缘村叶坪二陂灌田七顷四亩零 又严丘陂老山陂等
六所)隆平里(新溪陂南陂石古陂等十二所)
唐开元四年诏内供奉 张九龄 开梅岭路嗣后可通
车马宋嘉祐八年提刑蔡挺与弟岭南转运使蔡抗
分甃岭南北路明成化十五年知府张弼重修起郡 (第 35a 页)
三十亩零 石桥青溪等陂五所灌田六顷三十六亩零 门前大分等陂四所灌田三顷四十九亩零
又城背陂等六所)雁湖里(金坑无平陂门前陂等六所灌田四顷七十亩零 横水元陂横分
陂等四所灌田五顷八十亩零 乌溪坳背陂等三所灌田四顷六十亩零 药源大黄陂竹陂等六所
灌田九顷二十一亩零 山涧水陂车头陂灌田五顷十亩 弥陀陂灌田六顷十亩零 上水陂等三
所灌田五顷五十亩零 化山陂桐樟陂等五所灌田九顷十亩零 石笋陂等三所灌田十二顷五亩
零)
六所)隆平里(新溪陂南陂石古陂等十二所)
唐开元四年诏内供奉 张九龄 开梅岭路嗣后可通
车马宋嘉祐八年提刑蔡挺与弟岭南转运使蔡抗
分甃岭南北路明成化十五年知府张弼重修起郡 (第 35a 页)
豫章书云諲谋迎中宗于庐陵故诛
按纲目嗣圣二年三月中宗已从庐陵迁房州
明皇开元十五年(丁卯) 张九龄 为洪州都督(豫章书)
肃宗至德二载(丁酉)春二月江南采访使李成式讨永王
璘璘败走死(通鉴纲目)
(第 3a 页)
按纲目嗣圣二年三月中宗已从庐陵迁房州
明皇开元十五年(丁卯) 张九龄 为洪州都督(豫章书)
肃宗至德二载(丁酉)春二月江南采访使李成式讨永王
璘璘败走死(通鉴纲目)
(第 3a 页)
赤石岭巡检司(大庾县峰山里)郁林镇巡检司(大庾县黄泥港)潭口镇
巡检司(南康县东北)相安镇巡检司(南康县治西)浮龙镇巡检司
(上犹县治西)铅厂巡检司(崇义县去县治一百二十里)上保巡检司(崇义县去
县治一百三十里) 长龙巡检司(崇义县尚德里)
横浦关(大庾岭绝顶即秦之塞上故乂名塞岭盖以险设关也)梅关(亦在岭上即 唐张九龄 凿
通东粤处宋提刑蔡挺既甃岭路以岭故多梅因长曰梅关)浮江隘(去城十五里)梅岭隘
(去城二十里)游仙 (第 65b 页)
巡检司(南康县东北)相安镇巡检司(南康县治西)浮龙镇巡检司
(上犹县治西)铅厂巡检司(崇义县去县治一百二十里)上保巡检司(崇义县去
县治一百三十里)
横浦关(大庾岭绝顶即秦之塞上故乂名塞岭盖以险设关也)梅关(亦在岭上即 唐张九龄 凿
通东粤处宋提刑蔡挺既甃岭路以岭故多梅因长曰梅关)浮江隘(去城十五里)梅岭隘
(去城二十里)游仙 (第 6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