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春秋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横浦废关太平寰宇记汉将军杨仆讨吕嘉出章郡下
横浦即此处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南三十里秦时关
也关外岭峻绝关内广谷可容寨栅疑即古入关之
路及 张九龄 开凿庾岭此关乃废
梅关明一统志宋嘉祐中立清正集踰横浦而南陆行 (第 24a 页)
横浦即此处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南三十里秦时关
也关外岭峻绝关内广谷可容寨栅疑即古入关之
路及 张九龄 开凿庾岭此关乃废
梅关明一统志宋嘉祐中立清正集踰横浦而南陆行 (第 24a 页)
按九江府志仁杰乞免民租疏略曰彭泽水乡百
姓齐营水田臣方到县百姓告歉皆云春夏以来
并无霖雨营佃失时窃见彭泽地狭山峻常年纵
得全熟纳官之外半载无粮今总不收将何活路
官吏不敢自裁谨以奏闻武后嘉仁杰忧民特降
制江州蠲免本县租税又纵囚令如期而还百姓
德之本传失载(原跋)
马怀素字惟白润州丹徒人武后时以十道使黜陟江
西处决平恕(林志)
张九龄 字子寿曲江人开元十五年出为冀州刺史以
母不肯去乡里表换洪州都督历仕以尚书右丞相
罢政事卒谥文献(唐书 (第 12a 页)
姓齐营水田臣方到县百姓告歉皆云春夏以来
并无霖雨营佃失时窃见彭泽地狭山峻常年纵
得全熟纳官之外半载无粮今总不收将何活路
官吏不敢自裁谨以奏闻武后嘉仁杰忧民特降
制江州蠲免本县租税又纵囚令如期而还百姓
德之本传失载(原跋)
马怀素字惟白润州丹徒人武后时以十道使黜陟江
西处决平恕(林志)
张九龄 字子寿曲江人开元十五年出为冀州刺史以
母不肯去乡里表换洪州都督历仕以尚书右丞相
罢政事卒谥文献(唐书 (第 12a 页)
张九皋曲江人九龄仲弟孝廉登科岭南按察尚书裴
胄先表授海丰司户及胄先讨五溪蛮奏授赣县令
军兴倚办供亿无留宣慰使梁勋竹承构先后奏其
户口增益清白有名褒进朝散大夫寻改授南康别
驾以便省觐累迁殿中丞尚书职方郎中(府志)
按唐书 张九龄 传弟九皋亦有名终岭南节度使
而不立传且在岭南时耑供杨妃织绣之工多至
七百人以所献精靡加三品颇为时议所 (第 20a 页)
胄先表授海丰司户及胄先讨五溪蛮奏授赣县令
军兴倚办供亿无留宣慰使梁勋竹承构先后奏其
户口增益清白有名褒进朝散大夫寻改授南康别
驾以便省觐累迁殿中丞尚书职方郎中(府志)
按唐书 张九龄 传弟九皋亦有名终岭南节度使
而不立传且在岭南时耑供杨妃织绣之工多至
七百人以所献精靡加三品颇为时议所 (第 20a 页)
质直
简而易从念士风未振每因月讲复具酒肴以燕诸
生相与输情论学来者日众增筑临蒸精舍居之作
朱陵道院祠 张九龄 韩愈寇准周敦颐胡安国于左
祠晋死节太守刘翼宋死节内史王应之于右部使
者以清之不能媚已诬以劳民用财论罢 (第 24a 页)
简而易从念士风未振每因月讲复具酒肴以燕诸
生相与输情论学来者日众增筑临蒸精舍居之作
朱陵道院祠 张九龄 韩愈寇准周敦颐胡安国于左
祠晋死节太守刘翼宋死节内史王应之于右部使
者以清之不能媚已诬以劳民用财论罢 (第 24a 页)
按安志鹏同邑易鼎新吴筠刘廷栋德化黄相杨
登俊隋周士左克勤九江卫吕国珍孙光前彭泽
刘克仁湖口 张文献 伍子孝德安刘春俱以孝义
称附志于此
王守中字一道彭泽人割股愈父疾母丧庐墓三年朝
夕奠祭如事生宸 (第 41b 页)
登俊隋周士左克勤九江卫吕国珍孙光前彭泽
刘克仁湖口 张文献 伍子孝德安刘春俱以孝义
称附志于此
王守中字一道彭泽人割股愈父疾母丧庐墓三年朝
夕奠祭如事生宸 (第 41b 页)
成化六年春三月予行试诸生至于武宁视学宫隘陋
与县治密迩胥卒之悍嚚气数之染习甚非所以兴化
育才也谋于知县黄寯思得爽垲者更之寯与诸生方
聪辈咸曰此去县可一里有官地一区惟公图之予即
往视基隆而广势端而直诸山前列如案后拥如壁左
右顾瞻形胜十倍询诸阴阳家亦无不称善者将请于
朝值年之不登寯亦以忧去事遂不果越四岁是为成
化甲午予再至武宁诸生以学舍不称为忧予亦以有
司拘于绳尺辗转事不就绪召邑中义官徐碖辈风使
倡义改迁碖即助银百馀两自馀多寡有差市民 张文
献 以近旁地十馀亩充学基而徐碖仍日往督工诸生
家悉出丁男供役既治其地获土中巨础井列县罹兵
后无志可考疑其 …… (第 5a 页)
乡一邑亦有关于世运者国家一统百有馀年休养涵
育至深至厚故凡遐陬僻壤往往与都邑相类建昌东
南 文献 地其关于天下也固宜若磁龟所自为盛则处
士之孝友封君之勤俭然非刻志励操以文学鸣世如
吾景鸣者乌能善继而 …… (第 13b 页)
庾岭两广往来襟喉诸夷朝贡亦于焉取道商贾如云
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南安人有驴背辇载络
绎米盐器用多货之所由出也开辟以来岭之元胎崷
崒刺天良艰于行有唐开元四年丞相 张公九龄 凿石
开道往来粗便自岭至府治旧有砖石细街岁久碎没
尺点丈缀散如列星路之真形邱陇阴夺积雨连旬洿
者吹渎 (第 14a 页)
往往人驴俱仆摩虬踶触货随覆败殴争讼辨
卒至求珉废玉主客俱困公移紊烦前守兹土者明解
其故力绵材弱付之叹息而已华亭张侯由进士任兵
部员外郎出守兹土首询厥事因私计曰吾能少劳民
大有逸矧劳有时贻逸无涯吾何惮而不为耶用集父
老率工师亲陟岭举抗路巨石尝逃 九龄 斧凿者悉用
椎削取其荦确以补道陷如昔负固今皆献忠又砌以
石磴步级而升开元遗险脱于回旋人可掉臂醉行负 …… (第 14b 页)
陈公李公皆有区画以相其成理宜联书其名以诏
无穷侯名弼字汝弼脩政立教百废具兴其脩岭路之
功识者以为宜配 九龄 庙食兹土云
观瀑亭记 秦 夔
当麻姑绝顶有泉自丹霞观西北来蛇行斗折伏流 …… (第 15b 页)
古昔圣王德足覆冒天下而邦畿之大乃止千里外此
则裂土分封不胜其多何也公天下之心固不视为已
有而地广民众泽难克周尧舜犹病博施济众况其馀
乎自夫秦废封建设郡邑民失常主任令者率以所居
为传舍更值疆域袤广中人材力遂多渗漏民果奚赖
也哉是故众建诸侯而寡其力贾生预处七国之良谋
也均分郡邑而小其疆岂非恤民保治之善策乎安义
县境旧𨽻建昌总一十六乡其去县治最远者曰安义
南昌卜邻控鹤依仁五乡境界南接奉新东接新建西
接靖安邻邑有不逞者率以其地便于隐匿而五乡无
赖或从而党之此盗之所以众也弘治年间首贼徐 九
龄 徒从既众拒敌官兵正德戊辰逆瑾擅威毒痡元元
于是奉新靖安贼势猖獗五乡醴源等处亦各有贼应
之远迩骚然时则 (第 90a 页)
与县治密迩胥卒之悍嚚气数之染习甚非所以兴化
育才也谋于知县黄寯思得爽垲者更之寯与诸生方
聪辈咸曰此去县可一里有官地一区惟公图之予即
往视基隆而广势端而直诸山前列如案后拥如壁左
右顾瞻形胜十倍询诸阴阳家亦无不称善者将请于
朝值年之不登寯亦以忧去事遂不果越四岁是为成
化甲午予再至武宁诸生以学舍不称为忧予亦以有
司拘于绳尺辗转事不就绪召邑中义官徐碖辈风使
倡义改迁碖即助银百馀两自馀多寡有差市民 张文
献 以近旁地十馀亩充学基而徐碖仍日往督工诸生
家悉出丁男供役既治其地获土中巨础井列县罹兵
后无志可考疑其 …… (第 5a 页)
乡一邑亦有关于世运者国家一统百有馀年休养涵
育至深至厚故凡遐陬僻壤往往与都邑相类建昌东
南 文献 地其关于天下也固宜若磁龟所自为盛则处
士之孝友封君之勤俭然非刻志励操以文学鸣世如
吾景鸣者乌能善继而 …… (第 13b 页)
庾岭两广往来襟喉诸夷朝贡亦于焉取道商贾如云
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南安人有驴背辇载络
绎米盐器用多货之所由出也开辟以来岭之元胎崷
崒刺天良艰于行有唐开元四年丞相 张公九龄 凿石
开道往来粗便自岭至府治旧有砖石细街岁久碎没
尺点丈缀散如列星路之真形邱陇阴夺积雨连旬洿
者吹渎 (第 14a 页)
往往人驴俱仆摩虬踶触货随覆败殴争讼辨
卒至求珉废玉主客俱困公移紊烦前守兹土者明解
其故力绵材弱付之叹息而已华亭张侯由进士任兵
部员外郎出守兹土首询厥事因私计曰吾能少劳民
大有逸矧劳有时贻逸无涯吾何惮而不为耶用集父
老率工师亲陟岭举抗路巨石尝逃 九龄 斧凿者悉用
椎削取其荦确以补道陷如昔负固今皆献忠又砌以
石磴步级而升开元遗险脱于回旋人可掉臂醉行负 …… (第 14b 页)
陈公李公皆有区画以相其成理宜联书其名以诏
无穷侯名弼字汝弼脩政立教百废具兴其脩岭路之
功识者以为宜配 九龄 庙食兹土云
观瀑亭记 秦 夔
当麻姑绝顶有泉自丹霞观西北来蛇行斗折伏流 …… (第 15b 页)
古昔圣王德足覆冒天下而邦畿之大乃止千里外此
则裂土分封不胜其多何也公天下之心固不视为已
有而地广民众泽难克周尧舜犹病博施济众况其馀
乎自夫秦废封建设郡邑民失常主任令者率以所居
为传舍更值疆域袤广中人材力遂多渗漏民果奚赖
也哉是故众建诸侯而寡其力贾生预处七国之良谋
也均分郡邑而小其疆岂非恤民保治之善策乎安义
县境旧𨽻建昌总一十六乡其去县治最远者曰安义
南昌卜邻控鹤依仁五乡境界南接奉新东接新建西
接靖安邻邑有不逞者率以其地便于隐匿而五乡无
赖或从而党之此盗之所以众也弘治年间首贼徐 九
龄 徒从既众拒敌官兵正德戊辰逆瑾擅威毒痡元元
于是奉新靖安贼势猖獗五乡醴源等处亦各有贼应
之远迩骚然时则 (第 90a 页)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来远潭昏似雾前浦沸成雷鳞
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风摇蜀柹下日照楚萍开近漱
湓城曲斜吹蠡泽隈锡龟犹入贡浮兽罢为灾津吏挥
桡疾邮童整传催归心讵可问为视落潮回
登城楼望西山作 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仙
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檐际 (第 2a 页)
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风摇蜀柹下日照楚萍开近漱
湓城曲斜吹蠡泽隈锡龟犹入贡浮兽罢为灾津吏挥
桡疾邮童整传催归心讵可问为视落潮回
登城楼望西山作 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仙
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檐际 (第 2a 页)
州祀江万里福州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瓒湖广祀
李芾广西祀马慨武宗时真定祀颜杲卿颜真卿
韶州附祀 张九龄 子拯沂州祀诸葛亮萧山祀游
酢罗从彦皆历代名臣事迹显著守臣题请礼官 …… (第 39a 页)
(太守/甘卓)庐陵忠节祠(祀宋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及明刘球李)
(时勉/钟同)贵溪陆九韶 九龄 九渊祠泰和杨士奇祠德
化周濂溪祠(道州亦/有祠)广信张叔夜祠(景泰中以死/节永丰知县) …… (第 42a 页)
去非祠(祀宋儒/熊禾)汀州渔沧庙(祀唐/樊令)邵武李纲祠广
东南海忠义祠(洪武初祀南/海民关敏)韶州张文献祠(祀 唐/张九)
(龄 以唐刺史/邓文进配享)余襄公祠(祀宋/余靖)潮州韩愈庙肇庆包
孝肃祠电白高凉夫人庙(祀陈高州太守 (第 43a 页)
李芾广西祀马慨武宗时真定祀颜杲卿颜真卿
韶州附祀 张九龄 子拯沂州祀诸葛亮萧山祀游
酢罗从彦皆历代名臣事迹显著守臣题请礼官 …… (第 39a 页)
(太守/甘卓)庐陵忠节祠(祀宋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及明刘球李)
(时勉/钟同)贵溪陆九韶 九龄 九渊祠泰和杨士奇祠德
化周濂溪祠(道州亦/有祠)广信张叔夜祠(景泰中以死/节永丰知县) …… (第 42a 页)
去非祠(祀宋儒/熊禾)汀州渔沧庙(祀唐/樊令)邵武李纲祠广
东南海忠义祠(洪武初祀南/海民关敏)韶州张文献祠(祀 唐/张九)
(龄 以唐刺史/邓文进配享)余襄公祠(祀宋/余靖)潮州韩愈庙肇庆包
孝肃祠电白高凉夫人庙(祀陈高州太守 (第 43a 页)
陋弇鄙类村塾野老稍知字义者所为殊不似是修
之笔殆原书久佚而后人赝补之如 张九龄 千秋
金鉴类也
为善阴骘十卷
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成祖自制序
彭韶政训二卷
韶字凤仪莆田人 (第 9a 页)
之笔殆原书久佚而后人赝补之如 张九龄 千秋
金鉴类也
为善阴骘十卷
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成祖自制序
彭韶政训二卷
韶字凤仪莆田人 (第 9a 页)
精兵数百人猝至而门不开诞
已列兵登陴自在门上斩蒋成赦作徒系囚开门击阆
杀之明宝从间道逃还诏内外纂严以 始兴公 沈庆之
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将兵讨诞
甲子上亲揔禁兵顿宣武堂司州刺史刘季之诞故将
也素 (第 134b 页)
已列兵登陴自在门上斩蒋成赦作徒系囚开门击阆
杀之明宝从间道逃还诏内外纂严以 始兴公 沈庆之
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将兵讨诞
甲子上亲揔禁兵顿宣武堂司州刺史刘季之诞故将
也素 (第 134b 页)
李林甫专政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
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
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瑁诸
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
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五月戊子以裴耀卿为侍中 张九龄 为中书令林甫为
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十四年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 (第 1b 页)
张九
龄 (第 1b 页)
九龄 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
庙社之忧上不从时 (第 1b 页)
九龄 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
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 (第 1b 页)
九龄 善林甫并疾之是
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第 1b 页)
九龄 遇事无细 …… (第 1b 页)
曰太子
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
欲皆废之 九龄 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 …… (第 2a 页)
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
官奴牛贵儿谓 九龄 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
长处 (第 3a 页)
九龄 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 (第 3a 页)
九龄 罢
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 (第 3a 页)
九龄 于上上浸疏之林甫
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
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 (第 3a 页)
九龄 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
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第 3a 页)
九龄 与挺之
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 …… (第 3a 页)
史王元琰元
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鞠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
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九龄
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于是
上积前事以耀卿 (第 3b 页)
九龄 为阿党十一月壬寅以耀卿为
左丞相 (第 3b 页)
九龄 为右丞相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仙
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领朔方节度如故严 …… (第 3b 页)
挺之贬洺州刺史王元琰流岭南 九龄 既得罪自是朝
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
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 …… (第 4a 页)
庭绝而复苏仍
杖之朝堂流瀼州至蓝田而死李林甫言子谅 张九龄
所荐也甲子 (第 4b 页)
九龄 荆州刺史 杨洄又谮太子瑛鄂 …… (第 4b 页)
安史之乱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三月张守圭使平卢讨击使
左骁卫将军安禄山讨奚契丹叛者禄山恃勇轻进为
虏所败夏四月辛亥守圭奏请斩之禄山临刑呼曰大
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禄山守圭亦惜其骁勇欲
活之乃更执送京师 张九龄 批曰昔穰苴诛庄贾孙武
斩宫嫔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上惜其才敇令
免官以白衣将领 (第 38b 页)
九龄 固争曰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
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上曰卿勿
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竟赦之安 …… (第 38b 页)
首五百级安庆绪
遣兵救潼关郭旰等大败死者万馀人李韶光王祚战
死仆固怀恩抱马首浮渡渭水退保河东 上皇思 张
九龄 之先见为之流涕遣中使至曲江祭之厚恤其家
尹子奇 (第 105a 页)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
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
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瑁诸
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
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五月戊子以裴耀卿为侍中 张九龄 为中书令林甫为
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十四年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 (第 1b 页)
张九
龄 (第 1b 页)
九龄 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
庙社之忧上不从时 (第 1b 页)
九龄 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
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 (第 1b 页)
九龄 善林甫并疾之是
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第 1b 页)
九龄 遇事无细 …… (第 1b 页)
曰太子
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
欲皆废之 九龄 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 …… (第 2a 页)
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
官奴牛贵儿谓 九龄 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
长处 (第 3a 页)
九龄 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 (第 3a 页)
九龄 罢
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 (第 3a 页)
九龄 于上上浸疏之林甫
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
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 (第 3a 页)
九龄 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
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第 3a 页)
九龄 与挺之
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 …… (第 3a 页)
史王元琰元
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鞠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
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九龄
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于是
上积前事以耀卿 (第 3b 页)
九龄 为阿党十一月壬寅以耀卿为
左丞相 (第 3b 页)
九龄 为右丞相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仙
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领朔方节度如故严 …… (第 3b 页)
挺之贬洺州刺史王元琰流岭南 九龄 既得罪自是朝
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
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 …… (第 4a 页)
庭绝
杖之朝堂流瀼州至蓝田而死李林甫言子谅 张九龄
所荐也甲子 (第 4b 页)
九龄 荆州刺史 杨洄又谮太子瑛鄂 …… (第 4b 页)
安史之乱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三月张守圭使平卢讨击使
左骁卫将军安禄山讨奚契丹叛者禄山恃勇轻进为
虏所败夏四月辛亥守圭奏请斩之禄山临刑呼曰大
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禄山守圭亦惜其骁勇欲
活之乃更执送京师 张九龄 批曰昔穰苴诛庄贾孙武
斩宫嫔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上惜其才敇令
免官以白衣将领 (第 38b 页)
九龄 固争曰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
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上曰卿勿
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竟赦之安 …… (第 38b 页)
首五百级安庆绪
遣兵救潼关郭旰等大败死者万馀人李韶光王祚战
死仆固怀恩抱马首浮渡渭水退保河东 上皇思 张
九龄 之先见为之
尹子奇 (第 105a 页)
莫若养威以俟时朝议多与谟同乃诏亮不听移镇
(已而赵兵入寇沔南邾城皆陷宝峻/灾围赴江死江夏义阳皆降于赵)
秋七月丞相 始兴公 王导卒(谥文/献)以何充为护军将军
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复改丞相/为司徒)
导简素寡欲 (第 51b 页)
(已而赵兵入寇沔南邾城皆陷宝峻/灾围赴江死江夏义阳皆降于赵)
秋七月丞相 始兴公 王导卒(谥文/献)以何充为护军将军
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复改丞相/为司徒)
导简素寡欲 (第 5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