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樂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利为心则利于己必害于人争斗攘夺于是乎兴己

 亦岂能享其利哉 又曰大学所谓利专指财利而
 言 伊川先生
云利不独财利之利凡有一毫自便之
 心即是利此论尤有补于心术之微至南轩先生又
 谓无为而为皆义也有所为 (第 42a 页)
 苏洵嘉祐集
 曾巩南丰类藁
 王安石临川集
 杨杰无为集
 苏轼东坡集
 苏辙栾城集
 程颢明道集
  程颐
伊川集 (第 43b 页)
 女子子之子服缌即外祖父母为外孙是也 姊妹
 之子服缌即舅报甥是也 姑之子服缌即舅之子
 报姑之子是也 舅之子内兄弟也姑之子外兄弟
 也
   伊川先生
曰报服若姑之子为舅之子服是也异
  姓之服只是推得一重若为母而推则及舅而止
  若为姑而推可以及其子 (第 24b 页)
 宗命有司议礼知諌院司马光谓秦汉以来有旁支
 入继大统推尊父母为帝后者皆见非当时取讥后
 世濮王宜称皇伯而不名乃诏立濮王园庙以宗朴
 奉濮王祀 程颐
之言曰为人后者谓所后为父母而
 谓所生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伦也然所生之义 …… (第 22a 页)
 议大学士杨廷和曰秀才何知上疏请如礼官议疏
 入留中八月朔澄等复上议如初且言推尊之非莫
 详于魏明帝之诏称亲之非莫详于 宋程颐
之议报
 闻初上嗣位遣太监秦文邵恩捧笺诣安陆奉迎母 …… (第 23b 页)
 以图富贵流传简编有识鄙耻独怪欧阳公
    以一代文宗于濮安懿王典礼依违其词贻
    讥后祀善乎 程伊川
之议足为万世准则矣
    薛考功为人后解为人后辨最明晰附录于
    史槩条下读者详之 (第 40b 页)
 (也又如此夫是之谓难苟类而推之则一人之身/周旋五服之内虽日有变不虞也而况其常乎)

 (邵博曰先有周全伯丧适母次所生母死疑其为服/为位全伯 程伊川
子婿伊川尚不能决先人问之司)
 (马文正公曰某承问有人居适母之丧而所生母卒/疑其所以为服及为位公云案 (第 35b 页)
 王安石撰曾谏议致尧墓志公疾不起遗戒曰毋陷
 于俗媚佛事鬼以污我家寻卒
宋史邵雍传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 程颐
晨夕候之
将终共议丧葬事外庭雍皆能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 …… (第 16a 页)
 横渠先生遗事横渠再移疾西归过洛见二程先生
 曰载病不起尚可及长安也行至临潼沐浴更衣而
 寝及旦视之亡矣门人衰绖挽车以葬
 伊洛渊源 伊川先生
年谱疾革门人进曰先生平日 (第 17b 页)
 但昭主祔庙则二昭递迁穆主祔庙则二穆递迁尔
 又谓古者每代异庙故有祔于祖父祖姑之礼今同
 一室则不当专祔于一人此则为合于人情矣然
 川先生
尝讥关中学礼者有役文之弊而吕与叔以
 守经信古学者庶几无过而已义起之事正在盛德 …… (第 31a 页)
 (陆粲与萧国材论家礼纂要书承示家礼纂要已随/条改正有可啇确者数处具列请教如左 一卒哭)
 (之祔来教云考祔殷礼既练周礼卒哭孔子善殷而/朱子从周从周者有类也 程伊川
有言丧须三年而) (第 53a 页)
 (高曾祖考无以分别故用主以识之今不用而独用主/正如今之乡饮主宾介僎之帖独有帖而无人也)
 (敖英东郭赘言古人祠堂或祀木主或祀小影 程伊/川
朱晦庵以主司马温公吕东莱以影盖主者神之)
 (栖也影者神之像也我朝刘文安公不用主不用/影止用一轴大书 …… (第 44a 页)
 (像之邻壁偶闻行道偶见形容彷佛乎吾亲也犹伤/心陨涕焉真邪幻邪梦邪瞑而在目邪恍然失矣像)
 (之不犹似乎视主不犹亲乎孔子曰祭如在商颂曰/绥我思成欲见也 程伊川
不取影堂曰若多一茎)
 (须便是别人不知木主何以似吾亲邪伊川高祖少/师有影帐旁画二婢曰凤于曰宜子叔祖 (第 44a 页)
 不能往则遣使致奠就外次吊服拜哭而送之(惟至/亲笃)
 (友为/然)过期年则不哭情重则哭其墓
 宋名臣言行录吕陶言明堂降赦臣寮称贺讫两省
 欲往奠司马光 程颐
言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岂可
 贺赦才了却往吊丧坐客有难之曰子于是日哭则
 不歌不言歌则不哭今贺赦了却往 (第 41b 页)
月一日虞祭于集英殿自复土六虞在途太常卿
摄事三虞行礼于殿四日卒哭五日祔庙是月冬至百
官表贺崇政殿说书 程颐
言神宗丧未除节序变迁时
思方切恐失居丧之礼无以风化天下乞改贺为慰不
从绍圣四年太史请迁去永裕陵禁山民 (第 13b 页)
恢之说禫悬理既可凭事又故实伏请三年未毕
都不设悬如有齐衰丧及遇大臣薨没量轻重县而不

宋史元祐二年 崇政殿说书程颐
上奏曰臣伏睹有司
排备开乐宴臣备员劝讲职在经义辅导人主事有害
义不敢不言夫居丧用丧礼除丧用吉礼因事而 (第 29b 页)
 遂轮为食会比皆用肉矣元祐初正叔以食肉为非
 是议为素食众多不从一日门人范淳夫当排食遂
 具素馔子瞻因以鄙语戏 正叔正
叔门人朱公掞辈
 衔之遂立敌矣自后蔬馔亦不行
 程大昌演繁露沈存中叙行香谓当以香末散撒乃
 为行香毕 (第 13b 页)
 恤焉其后山陵之礼遂无所执夫寺人宫妾
    之所为爱也非君子之所以事君父也或曰
    温公之薨也 伊川先生
董丧事焉子瞻周视
    无阙礼乃曰 (第 7b 页)
正叔
丧礼何其熟也又曰大中
    康宁何为读丧礼乎伊川不答邹志完闻之 (第 7b 页)
 (岂可都不拣择以为久远安宁之虑乎但不当极意/过求必为富贵利达之计耳此等事自有酌中处便)
 (是正理世俗固为不及而必为高论者似亦过之处 伊川先生
力破俗说然亦自言须是风顺地厚之)
 (乃可然则亦须稍有形势拱揖环抱无空阙处乃可/用也但不用某山某水耳 (第 18b 页)
程先生
亦拣草木茂盛)
 (处便不是不择也伯恭则平地便葬若不知此理既/不是若知有此理故意不理会尤不是 风无 (第 18b 页)
 礼断情俾大行山陵取永昌永熙为例既足以终先
 帝恭俭之德而奉承遗诏又足以发陛下仁孝之道
 而光昭初政一举而众善皆得
 元丰三年 程颐
代富弼上神宗皇帝论永昭陵疏臣
 弼伏睹太皇太后山陵有期老臣之心有所甚切不 …… (第 12b 页)
 死何面目见神宗于地下且陛下不知则已今既闻

 之在常人之情无可忍而不为之理况陛下至仁大
 孝乎唯陛下深思而力行之则天下不胜大愿
  程颐
上富郑公书颐顷岁见治昭陵制度规画一出
 匠者之拙谋中人之私意宰执受命而已莫敢置思
 以巨木架石为之屋 …… (第 15b 页)
 癸酉葬永厚陵
 文献通考英宗崩遗诏山陵务从省约所历郡县无
 科率烦民八月葬永厚陵礼如旧制
 名臣琬琰之集神宗时 程颐
代父上书曰臣闻孝莫 (第 20a 页)
 能入求坚莫如柏欲完莫如漆然二物亦不可保柏
 有入土数百年而不朽者有数十年而朽者人多以
 为柏心不朽而心之朽者见亦多矣
 高闶曰 伊川先生
谓棺之合缝以松脂涂之则缝固
 而木坚注云松脂与木性相入而又利水盖今人所 …… (第 43a 页)
 (详审处木唯杉最善不蛀不朽又无燥性有财则买/沙板乃千年老杉近根之干壅顿沙土中者川陜深)
 (山所生无财则买大杉木坚老者为之 伊川先生
独/尚柏心柏过燥恐于初死骸骨有所未便又且易蛀)
 (想宋时未起沙板之说也既得良木命良工试配已/毕临拢 (第 44a 页)
 焚纸钱因于汉世之瘗钱其祷神而用纸钱则起自
 殷长史盛行于李淳风王玙也康节先生春秋祭祀
 约古今行礼亦焚楮钱 伊川先生
怪而问之曰明器
 之义脱有益非孝子顺孙之心乎徽庙朝高峰廖用 (第 46a 页)
 赴举故士弥躁进而风俗之厚不如昔人远矣

礼志仁宗天圣七年兴化军进士陈可言臣昨与本军
进士黄价同保臣预解送之后本军言黄价昨赴举时
有叔为僧丧服未满臣例当駮放窃思出家制服礼律
俱无明文况僧犯大罪并无缘坐犯事还俗准敕不得
均分父母田园又释门仪式见父母不拜居父母丧不
绖死则法门弟子为之制服其于本族并无服式望下
礼官详议许其赴试太常礼院言检会敕文期周尊长
服不得取应又礼为叔父齐衰期外继者降服大功九

月其黄价为叔僧合比外继降服大功
选举志庆历时诏士子试于州者令相保任匿服有禁
 哲宗元祐时 程颐
看详学制谓士子遭祖父母丧不
得应举
 朱子曰伊川云祖父母丧须是不赴举法令虽不禁
 士子宜行之
 张文 (第 9a 页)
 (为衣服饮食以奉之者今世俗之人送往之日亲友/醵钱为主人设宴于墓所醉饱歌唱甚者孝子亦预)
 (饮啜此何礼也今拟亲宾之来路远者令无服/之人设素馔以待之似亦无害但不可饮酒耳)
 (馀冬序录 程伊川先生
充崇正殿说书神宗除丧有/司将以开乐置宴先生奏请罢宴曰除丧而用吉礼)
 (则因事用乐可矣今特设宴是喜之 (第 5a 页)
 皇帝位秋七月进士张璁言继统不继嗣请追崇所
 生立兴献王庙于京师初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
 王皇叔父援 宋程颐
议濮王礼以进不允至是下璁
 奏命廷臣集议杨廷和等抗疏力争皆不听冬十月
 己卯朔追尊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 (第 4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