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詔令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而彼说亦彼来随我也所主在震也故为已能随物/物来随已卦以物随为义已能随物谓已能为物所)
 (随也择所随得正如马援之对 光武
曰当今之世非/但君 臣臣亦择君耳此知所随者也若 (第 1b 页)
光武
便为)
 (物随而得/其正者矣)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
 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第 1b 页)
 妇人之道非夫子之宜也(时论曰二悔亡而五恒德/皆以中也而五在上有制)
 (义之权惟变所适之为贞非从一而终之为贞也通/于夫道而君父可知矣世有訾武侯不谏取刘璋 光)

 (武
二于更始者/是妇人之恒也)
 (见易曰五以柔中而应二之刚中他卦皆极赞其美/而于此卦有讥辞焉盖君德贵刚 …… (第 13b 页)
 (见易曰众阳方蓄锐以进五柔中虚体不设/藩篱所谓易而无备也锐者当之丧其锐矣)
 (火传曰四阳锋不可遏遇柔而止五以柔道驭刚正/以成就刚德 光武
曰吾治天下以柔道五之谓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
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 (第 23b 页)
 (火传曰改命者九五之事而系于四爻何也从来拨/乱之主初无利天下之心其急于改命者皆一时元)
 (勋之所为也 汉世祖
既立大功诸将议上尊号世祖/大惊固请不已乃曰吾徐思之其谦让如此由是观)
 (之汤武放伐而即顺天应人以改 (第 49a 页)
 赏君子使之开国承家小人赏之以金帛可也但不

 可使之有人民社稷 光武
中兴臧宫马武之徒奉朝
 请而已得此道也然寇邓诸贤无尺寸之土亦过矣
 程氏曰小人易致骄盈况挟功乎汉之英 (第 48a 页)
 一郑逃归则伐之不听其往宜可以一人心矣而葵
 邱之一会叛者九国则邑人不诫之吉何在焉伯图
 之私又如此者昔马援鄙公孙述之被坚执戟而怀
  光武
之岸帻迎笑其亦显比之道欤龟山曰居得尊
 位其比宜显故制畿封国以为连属建牧立监以相
 纠绳因时问以通好 …… (第 11a 页)
 终始不以道终复可保乎京口曰首者君之象也诸
 爻皆顺五而上六独逆之是不有其君也其凶可知
 杨氏曰君子之于时其从违岂一端而足 光武
兴而
 冯衍不至弃而不为愚高祖兴而尧君素不从死而
 不为凶岂可尽以比之上六咎之哉 (第 12a 页)
 又当因泰以防否故系辞释此爻曰危者安其位者

 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
 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亡乱是以身安而国
 家可保也 汉光武
日谨一日以十年为远审黄石存
 苞桑所以能身济大业延祚四百也汉王允唐李德
 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祸败也
上 …… (第 11a 页)
 是以谓之交如易而无备谓有孚必以威如为吉者
 恐其慢易而无禁防之谓也杨氏曰易而无备以我
 之和易彻彼之周防也 汉光武
曰吾治天下以柔 (第 31b 页)
 道行之至其脱略边幅岸帻而笑起迎马援帝王自有
 真才明勇略阔达多大节之说 光武
其合乎大有六
 五之君欤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上九以阳刚之德居一卦之外而能安 (第 32a 页)
 者不能从何也义也此舍车而徒行之象也太公非
 不贤而伯夷不从之以凉武王侯霸非顺指而严光
 不从之以事 光武
初九贲世之放民也斯世而有斯
 人非荣乎夫君子所以设饰其身在于节义之贵不 (第 14b 页)
 宜之谓义以柔顺如初六应刚如初六刚柔得宜义
 无咎也杨氏曰六当患难解散之初以柔道处刚位
 适刚柔之宜得来复之义此 光武
谢西域礼匈奴却
 臧宫马武之请之事也 …… (第 4b 页)
 固本于去小人之险然天下之小人已众其可谓难
 解而遂无小人之可险乎唐尧至圣失之于四凶汉
 祖深仁失之于陈豨 光武
聪明失之于逢萌魏武勇
 略失之于张邈九二君子其可遽谓难已解而无小
 人之可虑耶霜简与秋典共清忠臣与鹰 (第 6a 页)
 也故曰引吉无咎然君臣之合萃始于相求终于相
 信相信则如骨肉一体岂复事于外饰哉冯唐之对
 文帝张玄素之对太宗初以为廷辱卒尽其说马援
 谓 光武
脱略边幅魏徵告太宗不事形迹者皆孚而
 文薄者也然六二德则中正才则阴柔自非阳刚如
 伊尹曷能五去桀哉如 (第 20a 页)
 祸山鬼献璧高祖以之而肇造九县飙回三光雾塞

  光武
以之而中兴况尽中道之极者乎震之九五当
 震之时其四方骚驿而国无宁息之时欤其边方孔
 棘而中外摇动之时 (第 34b 页)
 终不自闻知也使自觉知则不至于极而号咷矣杨
 氏曰尧之恭逊舜之温恭汤之宽仁文王之徽柔武
 王之容德高祖之豁达大度 光武
之柔道理下此帝
 王之盛德也初二三四皆言旅而不言旅人在旅而
 非旅人也有复归其居之义焉上六独言旅人则 (第 32b 页)
 以贤君伐远夷宜易而难宜远而近宜福而祸而况
 其馀者乎武帝承文景之后而伐匈奴太宗当贞观
 之隆而伐高丽皆此类也善处既济者其惟 光武

 臧宫马武之请乎象曰惫也以中国之贤君轻用军
 师伐远方之小夷犹久而后胜既胜而中国之民亦
 惫且困 (第 50b 页)
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在此感兴诗云
放勋始钦明南面亦恭已太哉精一传万世立人纪猗欤叹日跻穆穆歌敬止戒獒 光武
烈待旦起周礼恭惟
千载心秋月照寒水鲁叟何常师删述存圣轨又案夫子之告颜子以非礼勿视听言动而回也请事斯语 (第 17a 页)
下悦而归之○苏氏曰孟子之言非苟为
大而已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未有不以为迂者矣予观孟子以来自汉高祖及 光武
及唐太宗及宋太
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致之其馀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秦晋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杀不已 (第 9b 页)
 窒祸阶也是故汉之高祖以韩彭英卢之辈而王天
 下及其赏功则封之列国授之大权然其终亦不免
 叛逆之祸而几至于丧乱也后 光武
中兴有天下虽
 臣有大勋大功亦但赐之金帛土田而已此诚英断
 睿哲深谋远虑先天下之祸乱而思之合圣人之微 (第 49a 页)
  (几何平帝六年犹之茑萝施于松柏盖自春秋以/来陈恒三晋之事萃于一人而周公鲁隐居摄之)
  (名亦剥啄尽矣新室戊辰汉脉中绝又戊寅乃复/匈奴入寇江淮盗起又数年而宗室起兵 光武
乃)
  (奋然则是剥与复相次为治也剥与复相次为治/则其不始于建武而复何也曰剥复共治也剥之) (第 34a 页)
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
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汉武帝时河间献左氏及古文周官 光武
之世议立左 (第 17a 页)
 帝以来石显用事丞相之权复去而尽归于尚书哀
 平之际又归外戚纪纲散坏内外不足以相统而西
 汉遂趋于亡 光武
惩外戚之用事愤大臣之窃命于
 是取三公之官以为閒职而取尚书及中丞专任委
 之以为台阁之长以举法归中丞 …… (第 20a 页)
 自古内外之不相属未有如东汉之盛者而其源实

 始于 光武
极其源而论之则又始于武帝使武帝不
 改汉初之制以三公九卿在外而以中丞尚书在内
 内外相属而关节脉理相 …… (第 21a 页)
 会计之职散之九卿盖经用属司农禁钱属少府会

 计属尚书郎廪假属仆射右丞然犹有统摄不相侵紊
  光武
归禁钱于司农归水利于少府归盐铁于郡国
 然意善而法不精章和以后改大司农之平准为中
 准列为内署而取少 (第 28b 页)
 当时诸官皆有尚书所以分为四曹如常侍曹主公
 卿事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主凡吏上书
 客曹主外国夷狄事 光武
又分主客曹为南主客曹
 北主客曹凡六曹郑氏但以尚书为司会计之职成
 周司会之职以中大夫为之其品甚隆凡 …… (第 35b 页)
 摄宫中奄官而少府属于丞相御史此制犹好(汉志/少府)
 (中黄门属焉注中黄门谓奄/人居禁中在黄门内给事者) 光武
以山海盐铁归
 之郡县是宫中私用尽付与外有司章和以后宫中
 不堪于是别自立监都用奄人领之自是奄人不领 (第 73a 页)
 曰今之六部古之六卿也自汉成帝初分尚书置四

 曹至 光武
分为六曹迄于魏晋或五或六初无常制
 宋齐以来多定为六曹稍似周礼至隋定为六部今
 考其职则天官冢宰为尚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