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政書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儒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平部
太玄部
 观二李令狐所撰次大率皆藉为蓝本故引注宜稍
 尽其曲折不得与他处节见事略者同例
 文宣逼魏禅(北史帝从容沈雅有孝文风渤海王 高/澄
以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令监察)
 (动静澄与季舒书曰痴人复何似痴势小差未及将/禅位于文宣襄城王昶等入 …… (第 16b 页)
 ○愚综礉此书有行本互异者必注一作某有更定
 讹谬者必注旧作某盖深惧涂拂捐烬之为戾也
 世宗世祖(北齐书 高澄
神武长子天保初追尊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高湛神武第九子谥武成)
 (皇帝庙/号世祖)
 武定河清(魏书孝 (第 23b 页)
 所生神之所使顾力士石番以铁锤击杀之(吴越/春秋)
吴人杀鲁班父班作木仙指吴吴大旱吴人以货谢班
 班断其手其月吴中大雨(酉阳/杂俎)
魏末有吴士目盲而妙察声丞相嗣渤海王 高澄
召试
 之闻刘桃枝声曰当大贵王侯将相死于其手然譬 (第 3a 页)

台郎中丁和上表请降梁武封为河南王又遣行台左
丞王伟诣阙请立元贞为魏主梁乃封贞咸阳王资以
乘舆副御 高澄
又遣慕容绍宗追破景入涡阳食尽士
卒散景乃收散卒得八百人奔寿阳尔后徵求稍阙表
疏跋扈鄱阳王范镇合肥司州 (第 39b 页)
 得信赏必罚之道
必赏罚总论曰古云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
以化天下今多列报功而罚罪不载非谓不职者可以
宽其罚盖不待事毕早已逐而去之也此即范仲淹一
家哭何如一路哭之意耳昔 高澄
问政要于杜弼弼曰
天下大务莫过于赏罚赏一人使天下之人喜罚一人 (第 25a 页)
双堂(北史堂在城东 高澄
遇贼之时文宣盖在此堂然/史又言河清二年诏以城南双堂之苑造大总持)
(寺则城束城南皆/有双堂及苑矣)仰 …… (第 27b 页)
建)金华(天保七年/四月建)九龙(天统三年/九龙殿灾)瑶华诸殿
(四年昭阳殿灾及/宣光瑶华等殿)含章 (高澄
幽东魏孝/静于含章宫)流柸(邺中记此/堂亦以珉)
(石为柱础青石为基白石为池馀奢饰尤甚盖椽头皆/安八 (第 31a 页)
  魏高欢讨尔朱兆纲
尔朱逆恶贯盈不可更仆数魏收所谓溪壑群狐贪人
败类正未足尽其罪状李延寿谓收得尔朱氏金作佳

传事虽莫须有然千古阿其所好而为之抑扬其辞者
正复不少
   东魏高澄
通欢妾欢幽之娄妃亦不得见司马子
   如见欢解之因使更鞫尽反其辞注
子如论娄妃是矣附 (第 18b 页)
高澄
而反其通父妾之罪则大谬
正理史称父子夫妇复如初盖嘉其善处人人伦而不
知实伤人伦大义矣
  时南北通好 …… (第 18b 页)
  梁湘东王绎闻庐陵王续卒喜跃屧破目
兄死不哀喜跃破屧台城被围迟徊不进即后之刻檀

肖像亦不过为收人心之计耳天道神明其可欺乎魏
徵以江陵覆陷乃上灵降鉴此焉假手理固有之事亦
宜然
   东魏高澄
诈为高欢书召侯景景尝与欢约书背
   加微点及得书无点遂辞不至注
高欢既预虑澄不能驾驭侯景且为筹堪敌 …… (第 20b 页)
  梁主梦中原牧守来降因纳侯景注

叔孙豹以梦启竖牛之祸梁武帝以梦致侯景之乱乃
至饿死亦复相类此不待朱异之怂恿而后成乱阶谚
所云痴人说梦可不谓大愚乎
  梁荀济逃奔东魏因谋诛 高澄
为所杀注
荀济果正士不当逃奔东魏独其一死所谓铁中铮铮
者耳
  天裂于西北光出如电声若雷目
清轻之气 (第 21a 页)
 (秋帝复与东魏和亲景惧而反冬景济江立临贺王/正德为帝攻建邺陷东府诸州援兵至者三十馀万)

 (莫有斗志自相/抄夺而已)(春侯景陷台城废萧正德江淮以/北多入于魏 夏帝以忧崩 高)
 (澄
拔颖川执王思政史秋西江督护陈霸先杀广州/刺史王景仲荆州刺 湘东王绎遣世子方等攻湘)
 (州刺史河东 (第 25b 页)
王誉方等败死 高澄
为奴所杀弟洋袭位)
简文帝(纲/)大宝元年(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王春西魏/悉取汉东地 夏湘东 使将 …… (第 25b 页)
 (帝王即/ 位)(夏王僧辩平湘州仆秋武陵王纪引兵东/下至江陵败死 射王裒请徙都建业)
 (帝不从姑魏将尉迟迥克成都取益潼二州厥冬诏王/僧辩镇 熟 齐王
破契丹于平州又破突 于朔)
 (方尚宇文泰杀/魏 书元烈) (甲/戌)(魏恭帝廓元其春魏主有怨 (第 26a 页)
言泰废之立 弟 齐王
廓)
  (第 26a 页)
(齐王
屠山胡□蠕蠕冬魏将于谨及萧察入寇围江/陵帝犹讲老子赋诗援兵未至城陷帝被害魏人虏)
 (男女十馀万口为 (第 26a 页)
  元也去之
孝静皇帝天平三年汾州胡王迢触曹贰龙聚众反署
置百官渤海高欢讨平之伪元一
 平都
 齐(高氏/)
显祖文宣皇帝洋渤海蓨人太祖神武帝欢之子世宗 文襄帝澄
之弟嗣 (第 10b 页)
齐王
以庚午受魏静帝禅在位十 (第 10b 页)
(以新宫成大赦改元八十
以上丨丨丨及杖)
挟石狮子以踰墙(帝好文美容仪力能丨丨丨丨丨丨丨)痴人复
何似 (高澄
以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令监察帝动静澄与季舒书曰丨丨丨丨丨痴势小差未)
子莫走马(帝尝猎于邺东驰逐如 (第 5a 页)
飞监卫从后呼帝曰丨丨丨丨丨大将军怒)狗脚朕 (高澄
尝侍帝饮大举觞曰臣澄劝陛下帝不悦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澄怒曰朕朕丨丨丨使季舒驱
帝三拳奋衣而出 …… (第 5a 页)
任丨丨丨丨○以上神武帝纪)执射赋诗(文襄门下宾客每山园游宴必
见招携丨丨丨丨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以上
文襄帝
纪)歘然曰得活(时神武家徒壁立后与亲姻相对共忧寒馁文宣帝始生数月尚未能言丨丨丨丨丨)鳞身重踝(及长黑 (第 8a 页)
经大统十四年东魏侯景奔梁
经大统十五年侯景杀梁王萧衍 高澄
经大统十六年高洋杀东魏靖帝自立国号齐
经大统十七年帝崩
经西魏废帝(钦/)元年(从周制立/称元年)(第 6b 页)
年间四失大机故有志之士莫不惜于斯
  纳东魏侯景降
   中大同元年河南大行台侯景素轻 高澄
尝曰
   高王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
   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及欢疾笃澄为欢
    (第 10b 页)
   姚州同知
高义僰人系世职土官知州洪武十六年归附总兵官
将男高惠劄任本州同知十七年实授故庶长男高紫
潼赐永乐二十二年五月奉令旨照钦依例著他做只
不世袭不守法度时换了钦此故男 高澄
成化十三年
四月奉圣 (第 59b 页)
高澄
著做州同知仍不世袭钦此故嫡长
男高椿正德元年七月奉圣旨高椿著做州同知仍不 (第 59b 页)
卯上表举河南之地求内附廷议皆以为)
(不可许异独劝纳/之封景河南王)未几又许东魏通好以速其叛(戊辰 高澄)
(
求和傅岐独谓设间疑景不可许异固执宜和景遗异/金三百两启请绝和异受金不达启又不停北使景始) (第 17b 页)
  魏太武无刻石经事
南齐书魏虏传佛狸于城西三里刻石写五经及其国
记于邺取石虎文石屋基六十枚皆长丈馀以充用按
魏收作后魏书皆据托跋一朝国史如邓渊李彪等所

撰即泰常太和两次幸雒阳观石经犹且大书特书何
有五经刻石不夸张其事者萧子显生在江左不过得
之传闻其不足据也审矣矧神武秉政若平城既有太
武石经何得又从雒阳转徙三字石经即徙三字石经
亦当云与太武所刋并列略而不言岂果收之疏漏哉
  顾考脱落北齐二条
北齐书孝昭纪皇建元年诏 文襄帝
所运石经即宜施
列于学馆考第载文宣纪天保元年一条北史陆卬传 (第 12b 页)
重兴以久留传不绝矣峕大金大定二十九
年八月十五日会善寺閒居嗣祖沙门净浩重上石宁
陵普照比邱广真书嵩阳 高澄

  右圣竹林寺罗汉洞记原宋崇宁年间释有挺撰
  王道书此其重刻于金大定二十九年者也僧净
  浩跋 (第 58a 页)
  石经跋           张 演
石经本末丞相洪公论载于𨽻释详矣洪公所未及者

今粗见于此唐章怀太子引洛阳记注范晔汉书称石
经凡四十六碑及 高澄
迁此经于邺通鉴所书为五十
二碑自东汉历魏晋宋数百年间洛阳数被兵此碑当
有毁者其迁于邺乃视洛阳记多六焉 …… (第 34b 页)
 注及洛阳伽蓝记言堂西有四十八碑此专指魏而
 言也合之当得九十四碑洛阳记二十九碑已毁则
 存于后魏者当得六十五碑及 高澄
迁邺多没于河
 故止存五十二碑此合汉魏而总言之也张氏疑汉 (第 36a 页)
  ︹三国︺︹魏︺武帝西陵(在临漳县/西三十里)文帝陵(在临漳县西/南十里彭城)
(村)甄后陵(在临漳县西寰宇记邺有三陵即魏武/帝文帝甄后陵也旧志甄后陵在县以)
(南灵/芝村)︹南北朝︺︹齐︺神武陵(在临漳县南鼓山通鉴高/欢卒 高澄
虚葬欢于漳水)
(之西而潜凿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古丹朱墓(在安阳县/东元和志) (第 60b 页)
(魏为颍州治武定五年侯景以州附西魏七年 高/澄
复取颍川以城多倾颓移治颍阴而此城废括)
(地志故城在长葛县西一里元和志西魏大统十/三年王思政进拔颍川 (第 57b 页)
(翙/子)
(累官太仆司农卿兼中书通事舍人贞阳侯萧渊/明囚于魏遣使还述魏欲通和众然之岐独曰必)
(是 高澄
设閒令贞阳遣使侯景自疑必图祸乱不/可许不从景果举兵入寇后景乞割江右四州安)
(置部下当解围还镇及与景 (第 78a 页)
   世亮(字明仲黄冈人嘉靖进士官延平同知会倭/入寇兴化缺守上官檄世亮摄府事世亮疾)
(驰入城固守固踰月亲冒矢石城/陷犹转战身被数创死事闻恤荫)瞿晟(字景明黄/梅人嘉靖)
(进士授户部员外郎会有边警晟计画军储凡六/十昼夜须发尽白出知广平府凿长渠三百里筑)
(四闸蓄泄广/平自是丰饶)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嘉靖进士由/行人擢御史劾吏部尚书吴)
(鹏奸贪鹏以是罢督学南畿建崇政书院以讲学/巡抚福建平海寇晋户部仓场尚书告归居天台)
(山与弟定力讲明正学诲迪后进/学者宗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由诸生为楚王府奉祠正精于医术著本草纲目/精详该洽万历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书列上诏)
(颁行天下时珍工/文词他所撰亦多)袁文仕(黄冈人性至孝兄某被/诬系狱文仕代赴理死)
(杖/下) 高澄(字汝清黄冈人大父暴疾刺血吁天请代/疾愈大母双瞽澄日舐之不饮酒茹荤入)
(内者二十年目复明事父母饮食必尝而后进父/疾枕有百金欲卑季子澄令弟浣枕而佯外出父)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