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一作苏台)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排律 押寒韵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一作兹)路难。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一作先)闻智者名。
人随逝水没(一作叹),波(一作山)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引用典故:濯缨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
讵(一作宁)忘经济日,不惮冱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一作吟)孤屿,江山辨四维。
晚来风稍急(一作紧),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 盛唐 · 孟浩然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
引用典故:金张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
岁暮登城望,偏令相思悬。
公卿有几几(一作数子),车(一作联)骑何翩翩。
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一作连)。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
十里届宾馆,徵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一作压)芳烟。
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盛唐 · 孟浩然
押灰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引用典故:十上 金张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
奉酬张洪州九龄江上见赠 唐 · 孙翃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受命谳(一作议)封疆,逢君牧豫章。
于焉审虞芮,复尔共舟航。
怅别秋阴尽,怀归客思长。
江皋枉离赠,持此慰他乡。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 盛唐 · 孙逖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东阁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一作一)花开。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一作诗)来。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一作作赋)才。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盛唐 · 孙逖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引用典故:渭滨叟 开阁
贤相初陪跸,灵山本降神。
作京雄近县,开阁宠平津。
地胜林亭好,时清宴赏频。
百泉萦(一作荣)草木,万井布郊畛。
德与春和盛,功将造化邻。
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一作郎)等诸公 盛唐 · 孙逖
押径韵
引用典故:使者星
拜郎登省闼,奉使驰车乘。
遥瞻使者星,便是郎官应。
台妙时相许(一作放言),皇华德弥称。
二陕听风谣,三秦望形胜。
此中暌益友,是日多诗兴。
寒尽岁阴催,春归物(一作日)华證。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三
昔万石君建陵侯。皆以讷言敏行。前史称为长者。然必式路马。未免于无文。常盛赐剑。且疑于任职。大钧所冶。粹美为难。秉纯德而苞伟量。吾见之王公矣。公讳敬从。字某。京兆人也。其本曰魏。公子信陵君之后。秦人灭魏。其处者为王氏。氏族之世。著于关辅焉。汉有河南尹尊。启鸿轨于前载。周有尚书令罴。建休勋于近代。罴生明远。隋司金上士。远生寿。隋州都七职主簿。寿生哲。皇朝同州河西县令。哲生庆。皇朝冀州枣强主簿(宰相世系表作蒲州长史)。武氏革命之后。实秉楚龚之节。杜门自绝。没齿丘园。公枣强府君之次子也。元精之所禀和。高行之所贻训。德义之所府聚。文儒之所膏润。宜其炳秀腾实。兰薰而玉振者也。曩者大定中举文擅词场。景云岁辟茂才异等。开元初徵文藻宏丽。公三对策诏。皆为甲科。明试必可。高明益著。尔其用之吏事。则岐州陈仓主簿京兆府武功县尉长安县尉。能理烦也。施之儒术。则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博士著作佐郎。能辨惑也。繇是三入华省。再登禁闼。历尚书礼部司勋员外考功郎中给事中。拜中书舍人。是时也。张曲江李晋公更践中枢。公与徐安贞韦陟孙逖继挥宸翰。每至密命。先发诏书。即舍人草创之。二相讨论之。王言式臧。天监允洽。训诰之地。斯焉得人。逖于诸大夫。无能为役也。居数岁。命公御史中丞。又改太子右庶子。所以穆清彝宪。翼亮元储。咸事正人。畴与为言。若夫军旅之事。公能兼之。故信安王袆张忠敬引以咨度。清白之业。公能守之。故源乾曜韦抗皆有褒□人之疾苦。公能惠恤。故宣抚江淮。克谕中旨。国之轨度。公能笔削。故刊定格式。允叶□□材于位。询于事。若斯之饬备也。而能葆光用晦。体道安贞。言寡尤。行无闷。勇于为善。而不好立名。直以全诚。而未尝忤物。括囊君子之德。吻合至人之心。以此持身。全身保性之术也。以此刑国。镇俗安人之具也。而年不登于下寿。位不极于宗公。未之或知。自昔然矣。春秋六十有二。以开元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终于西京静恭里之私第。其年八月十八日。葬于咸阳洪渎原。礼也。公兄曰易从。故吏部侍郎。弟曰择从。今京兆府士曹。咸以文学。齐名当代。公始以对策高第。则易从同科。迨乎典校秘文。而择从亦作其后。历青琐。掌黄缣。兄既先登。公能继美。萼跗之咏。凡今莫如。则难兄难弟之喻也。公夫人宏农县君杨氏。一子曰寥。左骁卫录事参军。杨有敬姜之德。寥有曾参之行。号天哭昼。宁戚过毁。公克葬之日。雷雨顿歇于通衢。反虞之际。灵芝或生于灵寝。神明昭格。姻族嗟称。此又孝妻孝子之诚感也。兄弟妻子。生荣死哀。士则嫔仪。尽在于是。呜呼。昔人所重。同官为僚。默而无述。岂为心尽。况承兄友之深托。复感其孤之至言。宿草之墓。虽云绝哭。他山之石。可以题铭。用标京兆之阡。愿比延陵之剑。其辞曰。昔与兄友。双游凤池。平生景行。非我谁知。政事文学。唯所设施。温良恭俭。不忘谦卑。雅道无悔。高年未极。逝者如斯。人焉取则。墓门何有。苍苍荆棘。天道宁论。空传令德。
和张荆州九龄晨出郡舍林下 唐 · 崔颂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优闲表政清,林薄赏秋成。
江上悬晓月,往来亏复盈。
天云抗真(一作直)意,郡阁晦高名。
坐啸应无欲,宁辜济物情。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盛唐 · 王维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柏梁宴 邹枚
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
言陪柏梁宴,新下(一作自)建章来。
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
天文同丽日,驻景惜行杯。
三月三日曲江(一有楼字)侍宴应制 盛唐 · 王维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一作乐)龙媒下,神皋凤跸留。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一作绍)春秋。
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 盛唐 · 王维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公器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一作中)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山有姑射。人盖方外。海有蓬瀛。地非宇下。逍遥谷天都近者。王官有之。不废大伦。存乎小隐。迹崆峒而身拖朱绂。朝承明而暮宿青霭。故可尚也。先天之君。俾人在宥。欢心格于上帝。喜气降为阳春。时则有若太子太师徐国公。左丞相稷山公。右丞相始兴公。少师宜阳公。少保崔公。特进邓公。吏部尚书武都公。礼部尚书杜公。宾客王公。黼衣方领。垂珰珥笔。诏有不名。命无下拜。熙天工者。坐而论道。典邦教者。官司其方。相与察天地之和。人神之泰。听于朝则雅颂矣。问于野则赓歌矣。乃曰。猗哉至理之代也。吾徒可以酒合宴乐。考击钟鼓。退于彤庭。撰辰择地。右班剑。骖六驺。画轮载毂。羽幢先路。以诣夫逍遥谷焉。神皋藉其绿草。骊山启于朱户。渭之美竹。鲁之嘉树。云出于栋。水环其室。灞陵下连乎菜地。新丰半入于冢林。馆层巅。槛侧径。师古节俭。惟新丹垩。岩谷先曙。羲和不能信其时。芳卉(一作卉木)后春。勾芒不能一其令。桃(一作花)径窈窕。蘅皋涟漪(一作超忽)。骖御延伫于丛薄。佩玉升降于苍翠。于是外仆告次。兽人献鲜。樽以大罍。烹用五鼎。木器拥肿。即天姿以为饰。沼毛蘋蘩。在山羞而可荐。伶人在位。曼姬始縠。齐瑟慷慨于座右。赵舞裴回于白云。衮旒松风。珠翠烟露。日在濛汜。偫山夕岚。犹且濯缨清歌。据梧高咏。与松乔为伍。是羲皇上人。且三代之后而其君帝舜。九服之内而其俗华胥。上客则冠冕巢由。主人则弟兄元恺。是四美同乎一时。废而不书。罪在司礼。窃思(一作贤)楚傅。常诣茅堂之居。仰谢右军。忽序兰亭之事。盖不获命。岂曰能贤。
洛阳郑少府与两省遗补宴韦司户南亭序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五
惟帝克辟。惟股肱克左右。庶绩允釐。有司多暇。举无违德。孰献其可。虽列侍丹陛。而罕伏青蒲。摅怀致馆。灞陵南望。曲江左转。登一级而鄠杜如近。尽三休而天地始大。凝气向晦。苍苍寒木。式与汝歌。多酌我酒。墨客既序。亲当兽炭。膳夫交驰。屡奏鲜食。夫含德之厚。与时偕化。拂衣为放。则野人于小隐之中。束带而朝。则君子于大夫之后。何轨辙一境。是非外物哉。且骑有羁绁(一作勒)。徒有次舍。可以永日。可以继夜。客非诗人之徒欤。奚其嘿也。
唐银青光禄大夫岭南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殿中监南康县开国伯赠扬州大都督长史张公神道碑 唐 · 萧昕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
公讳九皋。其先范阳人也。昔轩辕少子。以弦弧受氏。别封于张。留侯以五代相韩。安世以七叶荣汉。特生閒气。钟美大贤。馀庆遗芳。袭于令嗣矣。晋末以永嘉南渡。迁于江表。皇朝以因官乐土。家于曲江。高祖守礼。隋钟离郡涂山令。曾祖君政。皇朝韶州别驾。祖子冑。皇朝越州剡县令。烈考宏愈。皇朝太常卿广州都督。皆世济明德。不陨令名。公特禀中和。诞生淳懿。恭推色养。孝自因心。幼岁丁太常府君忧。孺慕衔哀。栾棘无怙。毁能达理。志若成人。及日月外除。而顾复就养。思致逮亲之禄。方求筮仕之阶。籯金不珍。琢玉成器。殖学以明道。修身以践言。弱冠孝廉登科。始鸿渐也。岭南按察使尚书裴胄先。幕府求贤。轺车问俗。以公后进之秀。藉以从军。表授海丰郡司户。水变贪泉。珠还合浦。时所称也。其后五溪阻兵。偫蛮聚略。帝命按察使裴胄先讨焉。以公有樽俎之谋。韬钤之用。奏授南康郡赣县令。于是坐其帷幄。置以戎车。公武能宣威。文可化俗。军需倚办。供亿无留。前宣慰使御史梁勋奏公清白有闻。后宣慰使竹承构奏公户口增益。共称尤异。褒进上闻。特加朝散大夫。迁巴陵郡别驾。初丞相曲江。公之元昆。自始安郡太守兼五府按察使。以为越井殊方。广江剽俗。怀柔之寄。实在腹心。奏公俱行。可为同气。遂授南康郡别驾。季弟九章。以为桂阳郡长史。太夫人在堂。赐告归宁。承欢伏腊。白华共展于朝夕。衣锦时入于乡闾。棣萼美于诗人。德星聚于陈氏。代所稀也。无何。丁于内艰。柴毁煢煢。勺饮不纳。至性闻于州里。孝感达于神明。白雀驯狎于倚庐。黄犬随号于行哭。表其异也。服阕。除殿中丞。又迁尚书职方郎中。起草含香。停车待漏。位高元象。职在弥纶。及曲江公翊赞庙谟。盐梅鼎实。讲德论道。求贤审官。以识量通明。与闻其议。故能致君尧舜。克济忠贞。公之佐也。及元昆出牧荆镇。公亦随贬外台。遂历安康淮安彭城睢阳四郡守。所莅之邦。必闻其政。作人父母。为国循良。于是瑞鹊成巢。嘉禾合颖。祥乌素翟而狎至焉。考绩议能。诏书褒异。遂迁襄阳郡太守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以连率之权。授以澄清之任。化行江汉。惠及黎元。进封南康县开国男。赏有功也。属南夷不龚。西蜀骚动。掎角之势。连于岭隅。以公有经略之才。委公以干城之任。乃除南海太守兼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天书盈箧。厩马在庭。恩华宠光。旁午道路。公召募敢勇。缮治楼船。绥怀远人。安集犷俗。或指剑山之路。或出铜柱之乡。以回舶运粮。省泛舟之役。以于来授甲。宽土著之人。寄重务殷。用省功倍。天子嘉之。特赐银青光禄大夫。兼手诏益封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旌其能也。且五府之人。一都之会。地包山洞。境阔海壖。异域殊乡。往来辐辏。金贝惟错。齿革实繁。虽言语不通。而贽币交致。公禁其豪夺。招彼贸迁。远人如归。饮其信矣。秩满。迁殿中监。皇舆尽饰。玉食惟精。六尚委能。一心主办。服御器用。必信必诚。勤劳不遑。积忧聚痗。以天宝十四载四月二十日。疾亟薨于西京常乐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六。呜呼哀哉。哲人其萎。邦国殄矣。皇上哀悼。赙赠盈门。给递还乡。首邱归本。遂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礼仪哀制。延素握发。可谓饰终。以明年葬于始兴郡洪义里武陵原。夫人宏农谭氏。襄阳郡夫人。国子博士知几之子。克训母仪。用光阃则。粤以永泰三年。薨南康郡次。以大历四年合祔焉。礼也。嗣十一人。长曰捷。前端州刺史。次曰擢。前右金吾卫兵曹参军。次曰撝。试大理直康州刺史。次曰抗。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朔方邠宁节度行军司马。次曰捍。前宏文生。皆王之荩臣。国之多士。令德之后。必大其门。公尝与季弟同泛沧溟。舳舻艅艎。凡数百辈。忽惊飙震发。骇浪山连。当呀呷之时。谓汨没同尽。为猿为鹤。曷可保焉。而中宵返风。漂泊孤屿。迟明相视。各在津亭。同役之人。仅有存者。则知商邱蹈信。入之而不伤。吕梁履忠。游之而莫惴。恺悌君子。福禄绥之。宜其克享永年。亦既逢吉。且公之立身。可谓尽美。居丧致哀。称其孝也。入幕决胜。称其才也。列在藩翰。则德化之政闻。授之斧钺。则式遏之功著。佐元昆则润色王业。睦诸季则致美闺门。至于推挽忠良。揄扬俊乂。力行不怠。时议高之。夫生死有怀。古今同尽。殁而不朽。君子韪之。昕忝迹儒林。尝读旧史。览贤人之事业。知盛德之在焉。敢扬休声。以志贞石。铭曰。
轩辕锡羡。百代蕃昌。弦弧得姓。受邑于张。五代相韩。七貂居汉。平子数术。茂先翊赞。诞钟馀庆。克享大名。爰至我公。天姿挺生。率礼立身。依仁从政。学该百代。官踰三命。再登幕府。四列藩条。威行节制。化合讴谣。作牧襄阳。授兵南越。江汉底定。要荒胥悦。死生有命。修短靡常。礼赠殊秩。魂归故乡。梧槚成列。邱陵无改。夏日冬夜。精灵斯在。
唐尚书右丞相中书令张公神道碑 唐 · 徐浩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
有唐既受命。在太宗时。有若梁公房。郑公魏。卫公李。格于皇天。在高宗时。有若梁公狄。格于上帝。在中宗时。有若汉阳王张。扶阳王桓。兴复宗社。在玄宗时。有若梁公姚。广平公宋。燕公始兴公二张。中兴王业。夫以天柱将倾。大盗方起。一振纲目。再阐皇猷。始兴公为之。公讳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其先范阳方城人。轩辕建国。弦弧受氏。良位为帝华。才称王佐。或相韩五叶。或佐汉七貂。代有大贤。时称盛族。四代祖讳守礼。隋钟离郡涂山令。曾祖讳君政。皇朝韶州别驾。终于官舍。因为土著姓。大父讳冑。越州剡县令。列考讳宏愈。新州索卢县丞。赠太常卿广州都督。皆蕴德葆光。力行未举。地积高而成岳。云久蓄而作霖。是生我公。蔚为人杰。弱不好弄。七岁能文。居太常府君忧。柴毁骨立。家庭甘树。数株连理。王公方庆出牧广州。时年十三。上书路左。燕公过岭。一见文章。并深提拂。厚为礼敬。弱冠乡试进士。考功郎沈佺期尤所激扬。一举高第。时有下等。谤议上闻。中书令李公当代词宗。诏令重试。再拔其萃。擢秘书省校书郎。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迁左拾遗。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方属辞满。拂衣告归。太夫人在堂。承顺左右。孝养之至。闾里化焉。始兴北岭。峭险巉绝。大庾南谷。坦然平易。公乃献状。诏委开通。曾不浃时。行可方轨。特拜左补阙。寻除礼部司勋二员外郎。加朝散大夫。超中书舍人。封曲江县男。转太常少卿。出冀州刺史。以庭闱在远。表请罢官。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黜免贪吏。引伸正人。任良登能。亮贤劳事。泽被膏雨。令行祥风。属燕公薨落。斯文将丧。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时属朋党。颇相排拫。穷栖岁馀。深不得意。渤海国王武艺违我王命。思绝其词。中书奏章。不惬上意。命公改作。援笔立成。上甚嘉焉。即拜尚书工部侍郎兼知制诰。扈从北巡。便祠后土。命公撰赦。对御为文。凡十三纸。初无稿草。上曰。比以卿为儒学之士。不知有王佐之才。今日得卿。当以经术济朕。累乞归养。上深勉焉。迁公弟九皋九章官近州里。伏腊赐告。给驿归宁。迁中书侍郎。丁内忧。中使慰问。赐绢三百匹。奔丧南讣。祔葬先茔。毁无图生。嗌不容粒。白雀黄犬。号噪庭茔。素鸠紫芝。巢植庐陇。孝之至者。将有感乎。既卒哭。复遣中使起公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口敕敦谕。不许为辞。闻命号咷。使者逼迫。及至阙下。恳请终丧。手诏曰。不有至孝。谁能尽忠。墨缞之义不行。苍生之望安在。朕以非常用贤。曷云常礼哀诉。即宜断表。赐甲第一区。御马一。寻迁中书令集贤学士知院事。修国史。初公作相也。奏差择元戎。皆取良吏。不许入请。罢赏战功。减诸军兵。省年支赐。谀臣儳议。事竟不行。明年。公奏籍田躬耕礼节。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始兴伯。每天长节。公卿皆进宝镜。公上千秋录。述帝王兴衰。以为鉴戒。公直气鲠词。有死无贰。彰善瘅恶。见义不回。范阳节度颍王沄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上乃震怒。谓其不臣。顾问于公。公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况元良国本。岂可动。上因涕泣。遂寝其奏。武贵妃离间储君。将立其子。使中谒者私于公曰。若有废也。必将兴焉。公遂叱之曰。宫闱之言。何得辄出。御史大夫李公尚隐太府卿裴胄先不礼中官。皆忤上旨。必在殊谴。公全度焉。幽州节度张公守圭缘降两番斩屈突干。将拜侍中。凉州节度牛仙客以省军用。将拜尚书。并触鳞固争。竟不奉诏。平卢将安禄山入朝奏事。见于庙堂。以为必乱中原。固请戮之。上曰。卿以王衍知石勒。此何足言。无何用兵。为虏所败。张守圭请按军令。中留不行。公状谏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子行令。亦斩宫嫔。守圭所奏非虚。禄山不当免死。再三恳请。上竟不从。边将盖嘉运等上策。密发将士。袭平西戎。公以为不可妄举。结后代雠。非皇王之化也。上又不纳。及羯胡乱常。犬戎逆命。玄宗追叹曰。自公殁后。不复闻忠谠言。发中使至韶州吊祭。其先见之明。有如此者。学究精义。文参微旨。或有兴托。或存讽谏。后之作者。所宗仰焉。上表论事。事多枢密。入皆削稿。人莫得知。常以致君尧舜。齐衡管乐。行之在我。何必古人。由是去循资格。置采访使。收拔幽滞。引进直言。野无遗贤。朝无阙政。百揆时序。庶工允。同侪见嫉。内宠潜搆。罢公为尚书右丞相。初不介意。居之坦然。执宪者素公所用。劾奏权臣。豸冠得罪。借以为累。贬荆州长史。三岁为相。万邦厎宁。而善恶太分。背憎者众。虞机密发。投杼生疑。百犬吠声。众狙皆怒。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开元二十八年春。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遘疾薨于韶州曲江之私第。享年六十三。皇上震悼。赠荆州大都督。有司谥行曰文献公。粤来岁孟冬。葬于洪义里武临原。近于先茔。礼也。夫人桂阳郡夫人谭氏。循州司马府君诲之子也。淑慎宜家。齐庄刑国。佩环有节。纂组皆工。幼作女仪。长为内则。太夫人乐在南国。不欲北辕。克勤奉养。深得妇礼。至德二年十月六日。终于私第。春秋七十七。昼哭䦱门。日月绵远。同茔异穴。卜兆从宜。公仲弟九皋。宋襄广三州刺史采访节度经略等使殿中监。季弟九章。温吉曹等州刺史鸿胪卿。腰金拖紫。三虎为荣。立德行政。二冯推美。嗣子拯。居丧以孝闻。立身以行著。陷在寇逆。不受伪官。及收复两京。特制拜朝散大夫太子右赞善大夫。孙藏器。河南府寿安尉。永保先业。克秉义方。侄殿中侍御史抗。文吏雅才。清公贤操。以兄拯早世。侄藏器幼孤。未建丰碑。乃刻乐石。用展犹子之慕。庶扬世父之美。浩义深知已。眷以文章。礼接同人。惠兼甥舅。薄技效德。无愧其词。铭曰。
凤生丹穴。鹏翥南溟。天乘粹气。地发精灵。杰出我公。扬于王庭。甫称降神。说表骑星。学究经术。文高宗匠。再掌司言。爰立作相。忠义柱石。谋猷帷帐。王纲允。帝采惟亮。退居右揆。出守南荆。元鹤缉翼。青蝇营营。不瞑犹视。虽殁如生。昭昭令名。千古作程。
孟浩然集序 唐 · 王士源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閒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范阳卢僎大理评事河东裴总华阴太守郑倩之守河南独孤策率以浩然为忘形之交。山南采访使本郡守昌黎韩朝宗。谓浩然閒代清律。寘诸周行。必咏穆如之颂。因入奏与偕行。先扬于朝。与期约日引谒。及期。浩然会寮友。文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豫诺而忘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遂毕席不赴。由是閒罢。既而浩然亦不之悔也。其好乐忘名如此。士源它时尝笔赞之曰。导漾挺灵。实生楚英。浩然清发。亦自其名。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𤻞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子曰仪甫。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故或迟行。不为饰动以求真。故以诞游。不为利期以放性。故常贫。名不继于选部。聚不盈于担石。虽屡空不给。而自若也。士源幼好名山。行年十八。首事陵山。践止恒岳。咨求通元丈人。又过苏门。问道隐者元知运。太行采药。经王屋小有洞。太白习隐诀。终南修亢仓子九篇。天宝四载徂夏。诏书徵谒京邑。与冢臣八座讨论。山林之士麇至。始知浩然物故。嗟哉。未禄于代。史不必书。安可哲踪妙韵。从此而绝。故详问文者。随述所论。美行嘉闻。十不纪一。浩然凡所属缀。就辄毁弃。无复编录。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流落既多。篇章散逸。乡里搆采。不有其半。敷求四方。往往而获。既无他事。为之传次。遂使海内衣冠缙绅。经襄阳思睹其文。盖有不备见而去。惜哉。今集其文诗二百一十八首。分为四卷。诗或缺逸未成。而制思清美。及他人詶赠。咸录次而不弃耳。
除裴耀卿黄门侍郎张九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 唐 · 徐安贞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
敕。风云之感。必生王佐。廊庙之任。爰在柱臣。中大夫守京兆尹护军借紫金鱼袋裴耀卿。含元精之休。体度宏远。正议大夫前检校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仍副知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挺生人之秀。器识通明。并风望素高。人伦是仰。可以叶彼寅亮。当兹启沃。干时待士。既资鼎实之和。为国急贤。宁惟金革之事。耀卿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学士。散官勋如故。张九龄可起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馀如故。主者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