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汉官仪下 其二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詹事,秦官也。
詹,省也,给也。
二千石(《广韵》二十四「盐」注,《艺文类聚·职官部》,《白帖》七十一,《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帝祖母为太皇太后,其所居者长信(《文选·齐敬皇后哀策文》注)
其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帝祖母称长信宫,帝母称长乐宫,故有长乐少府、长信少府
长信少府及职吏,皆宦者为之(《后汉书·皇后纪》注)
其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永久太仆,用中人为之(《后汉书·皇后纪》注)
其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太子舍人,王家郎中(案:《侯霸传》注引「王家郎中」作「选良家子孙」,与《续汉志》补注引《汉官》同。又案:《通典》云「比郎中,选良家子孙」。《续汉书·志》云:「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此有讹脱),并秩二百石,无员(《后汉书·灵帝纪》注,《侯霸传》注)
其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皇太子五日一至台,因坐东厢,省视膳食,以法制敕大官尚食宰吏,非其朝日,使仆、中允请问,明不媟黩,所以广敬也。
太子仆一人,秩千石;
中允一人,四百石,主门卫徼巡(《后汉书·班彪传》注)
其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安帝时太子谒庙,门大夫乘从,两梁冠(《通典·职官》)
其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门大夫选四府掾属(《通典·职官》)
其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将作大匠世祖中兴以谒者领其官,章帝建初元年乃置真,位次河南尹
永元七年(案:《续汉志》补注引《汉官》作「永元十年」)大匠应慎上言:「百郡计吏,观国之光,而舍逆旅,崎岖私馆,贡篚之物,朽湿曝露。
晋国,霸之盟主耳,舍诸侯于隶人,郑子产以为大讥。
况今四海之大,而可无乎」?
和帝嘉纳之,即创业焉(《续汉志》补注,《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其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左授署,属将作大匠(《后汉书·皇甫规传》注)
其十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洛阳十二门,东面三门,最北名上东门,次南曰东门。
每门校尉一人,秩二千石
司马一人,秩千石;
候一人,秩六百石(《后汉书·张湛》注,《张奋传》注)
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二千石(《续汉·百官志四》补注。案:此条引作「汉官秩」。)
其十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十二门皆有亭(《后汉书·皇后纪》注)
其十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上西门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厄于戍(案:《续汉志》补注引作「汉家初戍古」。),故以丹漆镂之(《续汉志》补注,《太平寰宇记·河南道》。案:《续汉志》补注引作「做丹镂之」。)
其十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开阳门始成,未有名。
(案:《续汉志》补注引「夜」作「宿昔」)有一柱来止楼上,琅邪开阳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
光武皇帝使来识视之,良是(案:《续汉志》注,《续汉·百官志四》补注,《水经注·谷水》,《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两引,《文选·怀旧赋》注,《太平御览·居处部》)
其十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屯骑、越骑、步兵、射声各领士七百人。长水领士七千三百六十七人(《后汉书·安帝纪》注)
其十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骁骑,汉官也。
武帝李广为之。
世祖建武九年始改屯骑(《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十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越骑司马一人,秩千石(《后汉书·郑众传》注)
其十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步兵校尉,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属北军中候(《后汉书·皇后纪》注)
其二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司隶校尉河南、内(案:「内」上当有「河」字》)右扶风左冯翊京兆河东、宏农七郡(案:《后汉书·鲁恭传》注引作「董领京师及三辅、三河、宏东」。《段颎传》注引作「部河南洛阳,管三辅、三河、宏农七部」)
河南洛阳,故谓东京司隶(《后汉书·光武纪》注)
其二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司隶校尉征和中阳石孙敬(案:「子」当作「公」)巫蛊之狱,乃依《周礼》置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大奸猾事,复置其司。
今董领京师、三辅三河、宏农者(《北堂书钞·设官部》)